近日有媒体报道,杭州西湖区三墩小学规定,学生两眼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对此,学校解释称,视力在5.0以上的可参评,视力如果在5.0以下,一学期来视力没有退步的,同样也可参评,并不像网上断章取义所说的5.0以下一律不得参评。当地教育局表示,学校制定关于眼睛视力的评选标准也是希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引起家长的重视。
其实,“眼睛好”原本就属于“三好”之一的“身体好”的衡量范畴。就此而言,三墩小学的做法,只是对过去唯成绩为考量之偏差的一种纠正,是常识的一种回归。
教育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传播常识。然而,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也成为当下应试教育的一种常识,窃以为,教育局将学生用眼过度的责任推卸给学生尤其是家长的解释,便值得一议了。
《浙江日报》曾有一条消息提到:“我们也知道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但面对家长和社会的压力,我们还是要为升学率努力。”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80多位中小学校长相聚诸暨,参加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校长发展论坛,面对教育转型带来的困惑,校长们感慨不得不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间左右摇摆。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非常著名的《狼和小羊》的故事:一只狼在溪流上游喝水,看到一只小羊在下游喝水,最终狼以小羊污染了上游的水为借口吃掉了小羊。校长们的感慨让人看到了相似的寓言故事。教育就像是一条知识与能力之“溪流”,教育之施动者与受动者,究竟谁站在“上游”?是谁握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难道一搞素质教育升学率就会低了?为什么不以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来决定升学率?家长期望值一高就只能实施惨无人道的应试题海战术了?
据说,“记者在采访中明显感觉到校长们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心知肚明”。为什么明知症结之所在,却不能改?一言以蔽之:一改,离开应试“教绩”,这与会的380位校长还有几位能稳坐校长宝座?如果这380位校长是基础教育行政化、官本位体制之缩影的话,学生与家长如何才能冲破这种教育的羁绊?
相当长时间以来,学生与家长们已经很好地适应了“唯分数论”的生态模式,而这才是学生用眼过度导致近视率急剧扩大的根本原因,欲改变,与其说先从学生与家长重视做起,不如从掌握着应试指挥棒大权的教育主管部门做起。
八个部门出台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的目标。明确从2019年起,每年要开展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三墩小学出台的规定及其当地教育局的一番解释,想来同他们对于“问责”的担忧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