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不是每个人都要挤上所谓“成功”的独木桥

罗广彦

2019年05月09日10: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不是每个人都要挤上所谓“成功”的独木桥

打开微博与朋友圈,翻看眼花缭乱的各类帖文,你会发现,字里行间满满都是“成功”两个字!

这是一个渴望成功的时代,对成功的渴求像野火一般在社会中蔓延,灼烧着年轻人的心灵,鼓噪着他们寻找快速通往事业巅峰的通道。对他们而言,事业成功意味着可以心血来潮去伦敦喂鸽子,也意味着随心所欲买车厘子,更意味着不用沉入挤地铁、愁房贷的凡尘中,而能在镁光灯下对着人群淡淡地说一句:“我最大的财富不是钱,而是梦想”。

去年,一篇题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成功挑动了许多人心中的焦虑,其中最具煽动性的部分,就是将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与同龄的普通青年对比,指出当胡玮炜已经创业成功时,大部分80后“还过着平淡、却一眼可以看到未来的日子”,暗示如果不赚到惊人的财富,那只能在平庸无聊中窒息。许多人指责,过去几年里无数“爆款”文章都运用类似的手法“贩卖焦虑”,导致年轻人不脚踏实地,总是期待着一步登天。但这种批评虽然有助于让青年抛弃短时间内成功的幻想,却并未脱离“成功学”的窠臼。当前社会对成功的追逐,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成功的标准相对单一,剥夺了青年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即使青年内心有自己的目标,但现实还是会逼迫着他们挤上所谓“成功”的独木桥。

许多思想家早就指出,“消极自由”对人非常重要。“消极自由”指的是个人不受别人的干涉,能够作出自己的选择,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有人可能会认为,当今社会并没有对个人生涯有任何硬性的限制,并没有剥夺青年选择生活的自由。但在心理层面,却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年轻人的选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就指出,由于个人总是希望满足他人的期待,即使摆脱了实在的枷锁,社会还是会通过舆论的评价,从精神层面干涉个人的自由。

当社会过度地颂扬企业家与明星时,当人们普遍以赚钱多少衡量个人价值时,不服膺于这种“成功观”的人,就会陷入某种道德劣势。无论是同侪的窃窃私语,还是父母期待的眼光,都会让年轻人将本来的梦想吞回肚子里,将社会的期待化为自己的愿望,即使他们希望照顾家庭,而不是夙兴夜寐地在办公室加班;即使他们想要的是在三四线城市享受慢节奏的的人生,而不是在人群面前光鲜亮丽地做商业展示;即使他们想在远方为贫困的人们散播希望,而不是在高楼大厦捧着红酒杯,面对璀璨辉煌的万家灯火低吟“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

只有一种成功途径的社会,绝不是理想的社会。逼迫年轻人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只会让他们更痛苦,也无法发挥他们的潜能。只有提供多样的选择,让年轻人有更多奋斗向上的方式,他们才能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这让我想到前段时间,在访问一个著名大学的在校学生时,他坦言,他只希望在一个三四线的城市,安安静静地生活,但同侪与家庭的压力,总是促使他追求更多。

“我不想要。”我一直记得他说这话时无奈的微笑。

(责编:段星宇、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