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同行、各位朋友:
感谢海雄部长,也感谢南方报业的红兵书记,让我们能在深圳再次相聚。
还记得2015年夏天,大家从天南海北齐聚北京,以31个省份全家福的阵容,揭开了全国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的序幕。两年来,党报评论的当家人们在微信里切磋、在报纸上笔谈,加深了友谊,也促进了党报评论的整体成长。
今天是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四周年,在这样一个时刻,全国党报负责人和评论掌门人相聚一堂,共商融合发展未来,共议如何共建栏目、共享资源,共谋传播,是用实际行动践行48字职责使命。可以说,我们不是在传统媒体的冰河时代抱团取暖,而是在剧烈变化的舆论格局中组团出征。
盘点这两年来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可以借用前段时间一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的词——分水岭。这两年,主流媒体进军新兴媒体,从两微一端到视频、直播,全面发力、强势崛起,舆论格局迎来分水岭;这两年,中央厨房模式取得突破,网络、手机成为主战场,媒体融合迎来分水岭;这两年,自媒体方生方死不断洗牌,传统媒体主动转身蝶变新生,媒体变革迎来分水岭。
这样的分水岭,也能找到世界例证。比如《纽约时报》,尽管9年内6次大裁员,但其新闻编辑室的员工还是接近历史新高,约为1300人,而且还准备增聘100名前线记者,增强前线发掘原创新闻的力量。而该报在2016年增加了超过50万的新媒体内容订阅,同比增长47%。从这样的结构调整不难看出,即便传统媒体的形态在不断变化,但是能提供优质信息,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有人说,这是一个不断终结和开始的时代。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对主流媒体而言,这两年,我们不但没有在激烈的竞争中退居边缘、进退失据,反倒在发展的变革中合纵连横、乘势而上。人民日报踏入融合发展体制创新的深水区,上报集团在上海推出“上观”胸怀天下,海雄部长在广东打造金融媒体帝国手笔巨大,还有各位老总在各地的改革创新都风生水起。北上广的突进,资本、内容、平台的拓展,不断回应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不断校正着我们对舆论场的判断、对传统媒体的认识、对党报系统的信心。
它让我们坚信,媒体是内容产业、思想产业,做好内容是新闻人的初心。不管媒体形态怎么变、舆论格局怎样变,原创仍是社会最宝贵的资源,思想仍是媒体最重要的品质,理性仍是时代最需要的力量。在座各位观点生产者,仍然手握着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优质资源。
当然,用好这一资源,还需要从整体上布局,从顶层设计发力。这次与评论论坛一起召开的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我们启动了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在过去的两年里,党报评论握指成拳,在生产、传播上形成集群效应,可以说是先行者、探路者。两年来,中央和地方党报,有分有合,各有侧重,针对重大宣传主题,各地结合各地实际自选主题。去年的论坛之后,我们已经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比如,搭建了党报融合论坛群,人民日报开设“纵横”“连线评论员”等栏目。但说实话,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连线评论员”栏目,两年来只刊发了20多篇,也缺少有广泛影响的作品。
这有客观原因。传统中,评论的生产往往是7、8个人,5、6枝枪,在座很多评论部主任,手下能调配的兵力可能都是个位数的。面对2000万个微信公众号、2.82亿微博月活用户,这样的生产力确实有点捉襟见肘。但我们也坚信,党报优质观点的生产,可以也应该打开视野,形成主流价值的“传播矩阵”、打通主流媒体的“人才池”,迈向一个评论的“众筹时代”。
如何迈向“众筹时代”?请允许我提出三个建议:
第一,党报评论员可以率先进驻党媒公共平台。今天上午的开幕式上,我介绍了“全国党媒公共平台”项目,这是一个给全国党媒提供公共服务的技术平台、信息平台,目的是搭建党媒合作的框架,避免重复建设。如果说党媒是一艘大船的话,党报评论就是这艘大船上的锚和舵,有着定位、定向的作用。我建议,党报评论员们可以成为“融合号”的先行者,进驻党媒公共平台,让我们的优质内容汇入供稿池,登上更多报纸、更多媒体,在舆论场中让党报评论的声音,传得更广更远,在全媒体舆论场进一步强化思想舆论的引导力。
第二,党报评论员可以联合组建跨地域工作室。去年10月以来,人民日报开始组建融媒体工作室,到现在已有40个。用我们杨振武社长的话来说,这是几十个“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小岗村。我们的评论部也有三个工作室,今年3月,年轻评论员集体出镜谈两会,效果让很多专业人士惊艳。这些工作室中,也有跨地域的,比如我们与内蒙古日报合作的“大青山工作室”。前不久我出访埃及,现场商定人民和光明两家驻埃及记者合作成立工作室。我建议,党报评论员们可以成立跨地域的工作室,共同打造融媒体产品,携手开发包括音频、视频、动画在内的融媒体产品,利用我们工作室的技术支撑、传播渠道,在全媒体舆论场进一步强化主流价值的传播力。
第三,党报评论员可以联手推出视频直播节目。有人说,当前新媒体发展有两个风口,一个是短视频,一个是直播。直播从各种直播平台“千播大战”的时代走过,现在是主流媒体进场,新闻资讯类直播方兴未艾。而其中观点类的直播节目,更是少之又少,是一个有着很大空间的垂直领域。我建议,党报评论员们可以进入观点类直播市场,推出评论直播节目、成立视频直播频道,就热点话题、社会现象、大政方针等进行评述,展现党报评论员的风采,培养“评论员网红”,让主流价值、主流声音不仅被“读到”,更被“看到”“听到”,在全媒体舆论场中进一步强化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各位同行,各位朋友,百舸争流的舆论场,造就了一个群雄并起的“观点时代”。虽然竞争更为激烈,但在众说纷纭中,更需要黄钟大吕,更需要激浊扬清。党报评论握指成拳,就一定能用好手中的金话筒,在舆论场中众筹起我们更大的“存在感”,更好发挥“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