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包雅君:中国式盲道,让盲人无“路”可走

2014年12月31日17:18    来源:荆楚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包雅君:中国式盲道,让盲人无“路”可走

  年前,返乡的火车上,总是听到人们在感慨:“故乡变化真大啊。”这话不假,中国进入城市发展的上升期, 随处可见新修的柏油路。城市干净了,路好走了,是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变化”也就大了。

  行道树绿意葱葱,旁边的人行道也色彩斑斓,走起路来心情好。只是新修的人行道似乎走起路来总是有那么点硌脚,原来,城市道路的设计上,都用特殊的黄色地砖铺成了盲人专用道。这样,盲人的出行也就方便多了。黄色凸出条纹样式的盲道犹如盲人静态的眼睛,它被铺在马路人行道上,利用盲人的脚感作用和盲道砖的助感原理达成。

  然而,城市建设的不规范,却让更多的盲人“无路可走”。黄色的专用道不是被电线杆挡住,就是通往一条死路,更有不少盲道设计曲折,不仅没能帮上“盲”,还要帮倒“盲”。

  中国有盲人约500万,占世界的18%,占全国人口的3.8‰左右,平均每百万人口有盲人3800人。每年新增盲人约45万,至2020年,盲人总数预计将达2000万。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盲人的交通出行,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民生问题,历来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

  2014年是《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中国颁布实施的第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条也明确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而事实上因在百姓中间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国内城市大规模的盲道建设对盲人行路并未产生很大帮助。

  城市建设中的这一细节,说明了我们在无障碍硬件上的缺失,更说明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成为一纸空言。

  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他们独立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城市的温度,在于对人的关怀,在于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没有了这些,城市将无异于一个冰冷的钢铁森林,社会变得冷漠,又将如何实现和谐?

  人的主体地位、尊严、自由和利益之所以被宣布或确认为权利,不仅是因为它们经常面临着被侵犯、被否定的危险,需要社会道德的支持和国家强制力量的保护,而且是因为人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和动力。

  也许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一条“盲道”,而是社会的秩序和法律的规范,当不能用道德来约束行为时,只有规范立法、严格执法,树立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让百姓相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