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鹏
12月23日,一份“平阴一中2014级男女生文明交往承诺书”在网络上热传。承诺书明文“规定”男女生交往的六大“行为规范”,其中包括“男女交往至少保持44厘米以上,严禁抚摸异性头发,禁止给异性拎书包,禁止异性在操场等逗留”等另类规定。当日,记者联系到山东平阴一中相关负责人了解到,“男女生交往承诺书”一事属实,但属于高一年级背着学校擅自为之,目前高一年级相关负责任人已被学校批评教育。(据齐鲁网相关新闻:山东一中学“男女须保持44厘米以上距离”规定引吐槽)
虽然平阴一中的“44厘米规定”并不代表学校,而且其昙花一现即被叫停,但其奇葩的“光芒”却显然已经毫无疑问地“霸气外露”了!而且与近些年来,频繁出现的类似奇葩校规一样,“44厘米”的男女生安全交往距离,无法成为学生间的“安全线”,反倒是折射出了一些教育者理念的差距。
首先,我们从推行效果上来说,44厘米的安全交往距离不仅无法操作,而且也毫无作用或者说意义可言。老师不可能拿着尺子随时去丈量男女生之间的距离。况且高一学生正值青春期,叛逆心理、越禁越好奇的心理等,势必会让“44厘米规定”得到恰恰相反的结果。
其次,就教育理念而言,21世纪的今天,堵不如疏、引导甚至适当鼓励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这已经是一个被广泛认可并接受的教育理念。别说在一些西方国家,就是在国内,一些开明的教育者,都甚至会创造机会让男女生之间消除隔膜。比如安排男女生同桌,比如让学习好的女生帮助与带动学习差的男生,比如组织男女生共同参与的联谊会等活动。何以到了一部分老师、学校等教育者手里,却成了男生女生之间要保持“44厘米”距离这样的奇葩要求?
事实上,“44厘米”根本无法成为男女生交往的“安全线”。相反,它倒更像是一个横亘在男女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无形隔膜,更是一些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与先进教育理念之间的差距。而且“44厘米”的理念差距,看着不大,却已经成为教与学之间无法逾越的代沟,成为进步理念与墨守成规思想之间难以跨越的距离。
对此,我们的一些教育者,还需加紧反思和改进!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