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钱没够”的公路咋巨亏661亿元?
背景 :交通运输部于昨日发布了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称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3652亿元,总支出为4313亿元,亏损661亿。
华商报发表马想斌的观点:新华网发问,“你信吗,交了那么多过路费,公路不仅没收回成本还出现巨额亏空?”紧接着,《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称,“是否亏损,别止于自说自话;收支之间,当查是否存有猫腻。”此前,央视还从诸多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年报中看到,平均毛利率高达56%。暴利的高速公路何以亏损?公报显示,去年运营管理支出就有457亿,比公路养护的390亿还多,这是否合理?还有“其他费用”共104亿元,如何解释?公众依据这样从账本中无法获得解释的细节,产生了不信任的情绪,这是无可避免的。
新京报发表观点:纵观交通运输部公开的这本账,所谓的各种成本,未详细公布接受社会检验,恐怕难免带有水分,有可压缩的空间。所谓总体亏损,也仅仅是面上的现象,亏在哪里,也缺乏明细。公路收费长期为社会所诟病,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不公开、不透明。到底有多少贷款、到底收了多少费、到底资金是如何使用的,只有收费公路公司知晓。即便是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也未必全知,更别说公众了。自然,亏损661亿元这样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了。
小蒋随想:哭穷谁都会,否则也不会有“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这种笑话。高速路成天收钱,还说“亏”得慌,更只字不提咋亏的,外界怎能不怀疑“明亏暗赚”?与一些收费路亏损存疑相对应的是,还有一些道路明明已收回几倍于投资成本的钞票,却又轻而易举地“被延长”收费期。“想收多久就收多久”的无赖嘴脸,将契约精神与信用意识抛到九霄云外,公众怎能再相信“收费有理”?收费者当然知道社会的强烈不满,但其如意算盘是“任你吐槽鄙夷,最后还得过路交钱”。“吃定你”思维,是维权之羞、法治之耻。
“女生被同学扒光毒打”,未成年无罪?
背景 :近日,微博上流传一段名为“清远初中女生竟扒光同学毒打踢下体”的视频,视频中一名未成年女生被另一女生扯掉衣裤踢打。相关微博被转发和评论数万条,网友纷纷留言要求严惩打人者。
京华时报发表顾昀的观点:基于当前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适用法律,大概很难对打人的女生“严惩不贷”。据报道,当地警方已责成家长和学校对当事人进行管理教育。虽说相关视频呈现了黄同学被打的惨状,更能激发人们对弱者的同情以及对打人者的愤慨,但黄同学看到自己赤身裸体的画面被传播,会受到怎样的伤害?哪怕隐私部位被打了马赛克,那种身体暴露于公众面前的羞愧与无助,看了已是心疼不已,怎么还会忍心去转发?这么做,不啻于对受害者进行二次伤害。以这种形式讨论一起未成年少女被打事件,真的合适吗?有的媒体这么做,纯粹是为了吸引眼球。如果真的是为被打女生好,网友们除了呼吁对打人者及其监护人进行惩罚、索赔外,更应该拒绝转发相关视频,对舆论的二次伤害说“不”。
小蒋随想: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越来越小,一些“少年黑帮”仰仗“刑不上孩子”疯狂作案。面对这样的恶性态势,法学界出现两种观点。有人建议,应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以遏制“少年恶徒”肆意妄为。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还是应对少年犯罪从宽从轻处理,以批评教育为主。两种观点各有各的道理,很难达成一致。但在猎奇与围观上,很多人却都愿意“边看边骂”。一些人觉得转发是“无责任”的,并没有意识到围观与维权之间同样有界限。须知,许多事物都有双刃剑效应,在网络传播引关注促处置的同时,受害人的隐私也可能被有意无意地侵犯。有时候,多一分隐忍未必不是一种关爱。
![]() |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