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堂吉伟德:高中实行“走班制”当消解路径依赖

2014年12月22日09:37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堂吉伟德:高中实行“走班制”当消解路径依赖

  作者:堂吉伟德

  教育部在12月16日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明确对高考进行改革。由于《意见》中表示,从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实施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任选3科的考试成绩。因此不少教育领域的从业者以及专家都认为,今后高中很可能将采用“走班制”进行教学。(12月21日新文化报)

  “选课走班”是高中新课程的一大特点,之前浙江的四所高中就试行了“无班级管理模式”。在高中就开启大学模式,也让人找到了欧美高中给学生更多选择权的影子——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按理说,“选课走班”打破了之前的固定分班,改为灵活设计和自由选择,让孩子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也让“因材施教”有了一个释放的通道。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制度设计,对于老师、学生、家长和学校是一种挑战,对于现行的教育模式同样是一种创新。

  不过,固定化班级模式由来已久,也是对接应试教育有效的武器,对其改革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情感依附和行为习惯,一方面此模式并不是从义务教育就开始,而在最关键的高中教育才实施,有可能造成学生和家长的猝不及防,同样也会因为不适应而有所抵触;另一方面,国内的教育一直都实行的是封闭化和教条化,如果实现自由化和开放化,学生有没有这样的选择能力,其缓冲期有多长,都需要时间的检验。自然,这也是家长和学生最为担心之处。

  “选课走班”作为一项改革,同样面临着既得利益的障碍。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家长们“能不能从别的孩子开始”的要求。事实上,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每个人都知道别人的经验值得学习,自己的做法需要改进,但很少人愿意把自己当成“小白鼠”,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有的时候,破解思维束缚比破除利益困局更加困难。

  改革的做法当然值得肯定,改革的尝试也值得鼓励,不过有两个现实性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一是这样的改革应当“从娃娃抓起”,而不是“中道而兴”或者“环节强调”,风险和机遇的比重相辅相存,如此带来的纠正机制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会付出较大的代价;二是其面临的阻力将会更大,不仅有学生层面,更来源于家长方面。假若从幼儿园就开始实行这种模式,家长和学生都很容易接受并养成习惯。

  这就如同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忽然被人为的改变轨道和前进方向,很容易引来巨大的波动;也如同一个患病日久的病人,忽然被施以一剂猛药,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就会产生抗拒和排斥,再加上对风险不确定性的担忧,使得这样的改革在合理性上略显不足,并因之失去应有的民意基础。更重要的是,教育改革是系统性和综合性工程,光靠某一项单兵突进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同时,改革也好,改良也罢,必须标本同时推进,才不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换言之,要打消“能不能从别的孩子开始”的担忧,就应当从全盘性去考虑问题,一方面要立足于早,将“走班模式”从低年级就开始实施;另一方面,要力求于公平,也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去推广,同时要改革现行的考试办法,辅以相应的配套改革。实现立足一点,推动全面的系统化改革,如此才会让“同桌的你”不再成为难舍的情怀,以及对不确定性的焦虑。

(来源:齐鲁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