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教授还是野兽?”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吴晓平在《听我韶韶》栏目中,就涉及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的一起案件进行了上述评论,之后被孔庆东诉至法院,索赔20万元。12月17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通报称,一审驳回孔庆东的诉讼请求(12月17日《新京报》)。
法院驳回孔庆东的诉讼请求,自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案件败诉了,不代表吴晓平口中的“野兽”就是对的。在法律上不存在问题,从文明的角度说,未必就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对于这起事件的关注,不能只是停留在谁能胜诉,谁能败诉上。我们更应该关注目前的语言环境。
经常浏览微博的人,应该知道孔庆东经常在微博上谩骂别人,别人也经常在微博上谩骂他。有争议不可怕,观点不同也不可怕,如果所有的交流都是理智的,所有的沟通都是善意的,这种网络交流对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是件不错的事情。遗憾的是,交流成了低俗,沟通成了伤痛。这种现象不仅在普通的网民之间存在,而且在很多名人的微博上都存在。如果仅仅是普通的网民,其危害性还小些,毕竟他们人微言轻,但是名人则不同了。
这起案件的胜败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反思。在笔者看来,这种反思应该是两个方面:一者,名人要谨言慎行;二者,节目要留下口德。虽然孔庆东存在一定问题,但是作为电视节目也应该抛弃那些“野兽”之类的不文明语言,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却不能出现在电视这个载体里。当一些主持人或者嘉宾在节目中爆粗口的时候,该反思节目是靠什么吸引眼球的问题了。文明时代,所有名人在说话的时候,都请先漱漱口。
江苏 郭元鹏/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