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每日电讯:互联网金融倒逼银行业革自己的命

廖保平

2014年12月17日08:5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互联网金融倒逼银行业革自己的命

前不久,支付宝推出“十年对账单”,一股“晒账单”热潮在微信朋友圈内流行。很多人都对自己的“天价账单”感到不可思议。那些令人意外的账单数据正好说明,人们使用支付宝的频率非常高,有的人对支付宝的依赖极有可能超出了对银行卡的依赖,这种趋势还会变得越来越明显:互联网金融威力强大,正在改变人们的金融消费习惯,甚至是生活方式。

互联网金融最有意思的,不是跟在传统银行屁股后面搞“网络版”,而是创新理念,深入到人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人性化,它不仅化繁为简,还很容易做到市场细分、需求细分、服务细分,在业务流程、产品创新方面具备很大优势,比如,支付宝能够依赖用户的交易数据,根据用户的花钱能力、理财能力、人脉实力、信用能力和管钱能力,来进行全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发,让用户获得“私人订制”的金融、消费服务。

二是平等友好,对用户开放平等的信息交互,强调友好体验,将金融消费变成一种游戏,形成互动,增加黏性。比如支付宝十年账单,它将那些沉默的数据激活,进行一次游戏式的开发,让枯燥无味的数字一下子变得好玩起来。又比如微信红包,在去年除夕夜零点时分,1分钟有2.5万个红包被领取,甚至造成了理财通“堵车”,堪称是完美的创新。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充满了人性化、平等友好的创新努力,不仅方便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诸多效用,包括快乐和情感交流等,与传统银行那种居高临下的傲慢姿态形成巨大反差,市场迅速做出其理性的选择是很正常的。

一些人简单地用“伪创新”来否定互联网金融创新,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创新成功的最大标志,就是能不能增加人们的效用,从而为整个社会增加福利,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的确给全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支付宝和微信的诸多创新,银行也能做,但是,银行却似乎不愿在这方面下功夫。一如三大电信营运商也未能抢占手机APP高地一样,其企业体制、观念积弊都决定了它怠于创新、创新不力,被跨界抢食,甚至抢去饭碗,是很自然的事。

互联网金融大潮狂啸而至,不但蚕食传统银行的主体业务之一结算中间业务,而且侵食传统银行的主业存款、贷款业务。为了不被抢饭碗,一些银行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纠结之后,终于自我革命,“动自己奶酪”,推出了各种“宝宝”。但是,这些刚刚孵化出的“宝宝”们似乎并没有显示出更强的创新能力,在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改革的今天,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将是事关传统银行生死的一环。

分享到:
(责编:袁云儿(实习生)、王倩)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