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中青报:文保单位里的私人会所不是“禁地”

邓海建

2014年12月16日04:5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文保单位里的私人会所不是“禁地”

  11月1日,住建部等十部委出台了《关于严禁在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中设立私人会所的暂行规定》并已开始施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位于故宫附近的嵩祝寺及智珠寺作为北京市文保单位,仍然内设豪华餐饮、住宿服务,部分区域只对少数人开放,可以烧香、“坐龙椅”的私人化高档消费场所。(《新京报》12月15日)

  烧高香,坐龙椅,中西餐奢华无比……这事儿若是在商业地盘,顶多引来羡慕嫉妒恨罢了,可是,嵩祝寺及智珠寺虽都已不是宗教活动场所,但都是北京市重点文保单位。古建筑却成了客房,文保单位私下待价而沽,甚至保安都有莫名的底气——“这里是私人会所,不对外开放”。

  京城古建多,也是违规会所的“重灾区”。前不久,荒废近20年的北京市“青年湖公园”地块有了进一步消息。一家地产公司购得其开发权——这座千年皇宫遗址将由“烂尾楼”变身为“会所式高端商务办公区”。这也引发了公众的质疑:金中都太液池岂能被私人会所蚕食?再往前,2013年11月29日,《经济参考报》披露了乙十六会所占用某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场所,以私密、高端作为卖点,开设为少数人服务的高档会所问题。在媒体曝光之外的文保单位中,还有多少高档会所边隐身边逍遥着?

  跟这些会所谈禁令,显然有点对牛弹琴的意思。因为根据十部委的《暂行规定》,严禁设立私人会所的“历史建筑”,是指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宗教活动场所中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建(构)筑物。可是严肃禁令经常遭遇执行力不足的尴尬。譬如北京文物局认为,嵩祝寺及智珠寺经营活动不归其管理,文物局只负责监督管理寺内文物的保护修缮,住房城乡建设(园林)、公安、民政、旅游、宗教、文物等理应各司其职的单位,因为没有首问负责的制度,难免九龙难治水。

  值得追问的是:声势浩大的违规会所清理活动,为什么撼不动这些文保单位里的交易?前一段时间,媒体称,“北京、杭州、山西等地名人故居和文化遗址内的高档会馆,由于把公共资源私人化,引发群众强烈不满,正相继被关停。”如今看来,被关停的,大抵是在台前现了原形,躲无可躲,应付民意罢了;至于隐身在深深庭院背后的“金主”,只要反侦察技术日渐精进,你还能发现得了什么呢?有些文保单位内的会所,已经摈弃了传统餐饮企业的经营模式。别说明察,就是暗访,恐怕也是困难重重。如果文物保护部门也是“不诉不究”的姿态,所谓公共监督,恐怕也只能望门兴叹了。

  文保单位,不是机密部门,有必要“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吗?再说,从权属关系上看,本来就是公共资源,为什么人们不可以张望张望?真要禁设私人会所,眼下要做的无非两件事:一是落实具体监管责任,督实首问负责的原则;二是打开文保单位的大门,让公共监督有用武之地。如果还是靠“媒体曝”,发现一起查处一例,猴年马月才能查完?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