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京华时报:记者沉潜下去找到心灵坐标

秦川

2014年12月15日09:24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记者沉潜下去找到心灵坐标

  “记者好形象,社会正能量”,只有为大众利益去写、去拍、去播,我们的作品才更有价值,我们的媒体才更受尊重,我们的事业才更有前途。

  《生命缘》是北京卫视今年三季度推出的周末黄金档季播节目,它不仅打造了国内全新的医疗真人纪实节目,还多次取得了全国同时段收视前五名的优异成绩,并且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一个电视节目,震撼人心,甚至感动中国,总有它的不同凡响之处。“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其说《生命缘》胜在模式创新,毋宁说它以情取胜,以真实动人,“用镜头记录最震撼人心的抢救画面,最触动神经的生死一幕,直达人内心最柔软的情感地带”。“生命缘”团队的职业意识和认同感其实是优秀媒体人所共有的。正基于此,北京将于明年在每个新闻单位中都推出一个这样的优秀团队。

  那么,何谓优秀团队、优秀记者?言人人殊,但是无论怎么定义,总脱离不了一个“品”字。这个品,既体现在人品,也体现在作品,两者缺一不可。越是在浮躁的时代,越需要沉潜;越是在价值观多元的关口,越需要守住品字,守得住,才能立得住。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记者,不同于一般的职业,人们对其期许更高,要求更严,甚至达到苛刻地步,原因就在于记者不只是一个饭碗,它承担着责任和道义。

  如何才能成为优秀记者?除了在个人修为上努力,还需要拿出优秀作品。刘云山说过,要拉近同群众的距离,真正融入群众,就不能做“蹲在机关”的“办公室记者”,不能做“隔窗看景”的“车轮记者”,不能做“人在情不在、身到心不到”的“走形式记者”。诚哉斯言!优秀作品,不是闭门造车造出来的,也不是拿通讯员的稿子随随便便改出来的,而是需要记者深入一线,在走转改中“磨”出来的。

  接地气,才有底气;有正气,才有人气。有句话说得好,“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同样的逻辑是,怀有真情,才愿意沉下去;对土地爱得深沉,才能写出有生命力的作品。举凡那些经得起淘洗而为人称赞,并能流传下来的新闻作品,无一不饱含深情,无一不扑腾着鲜活气息,也无一不澎湃着正气,能够做到新闻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统一。

  同时,优秀作品还需要多一些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多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一些泥土芬芳、雅俗共赏。避免程式化,概念化,鲜活生动才更有吸引力,耐读好看才更有影响力。

  “记者好形象,社会正能量”,只有为大众利益去写、去拍、去播,我们的作品才更有价值,我们的媒体才更受尊重,我们的事业才更有前途。也只有不断走转改,才能找到心灵的坐标、获得不竭的力量。对于每个新闻从业者来说,有什么比民众需要更开心的事?有什么比实现人生价值更有意义的事?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