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输不起?这是一个奇怪而又现实的问题。竞争比赛有赢就有输,实在正常不过。不过,看看我们四周,看看我们的舆论,便可知晓,现实生活并非如此。一辈子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下不唯体育比赛,在我们看到的几乎大多数行业,输不起已经成了这个社会的现实和公众的共识。
功利主义并非罪过,它内在的欲望原本也是社会前行的动力。但当丛林法则弥漫,人人都相信,方法并不重要,只有成功,尤其是物质上的成功,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时候,功利主义可怕的一面就显现出来。
流动只能在既有的固定轨道中实现,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一旦被挤落下桥,再无翻身机会。因此一次失败,常常意味着失去的不只是一次机会,更可能是失去未来的机会和空间。所以,在这一过程,竞争之惨烈,世所罕见,因为谁也经不起失败。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强化了试图改变现状的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功利主义价值判断,输不起的情绪蔓延,社会更加紧张纠结。
在一个封闭的缺乏流动性和自由选择的社会里,哪怕你打赢了一场奥斯特里茨战役,你还是可能会遭遇滑铁卢。于是,人们只能一辈子小心翼翼地呵护打赢的战果,一场场艰苦地打下去,彻底被输不起奴役,再也找不到生活的乐趣。个人如此选择,是他的自由,倘若公众普遍如此选择,虽然能造就社会一时之繁荣,却也因个体活力的丧失,失去社会的未来。这是社会之责。
只有在开放社会里,才有自由选择,自由流动,也才能留给失败者退路和尊严,也才有真正的活力和持久的繁荣。
(摘编自2014年第10期《文苑》)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12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