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羊城晚报:追踪“烂尾事件”或成年度最后一“烂尾”

何 龙

2014年12月10日15:01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追踪“烂尾事件”或成年度最后一“烂尾”

在年终追踪“烂尾”问题或事件似乎已成新华社的招牌新闻:去年年底,新华社追踪了当年爆出的多起热点事件,其中多件都是从轰动到衰竭最终归于寂静。昨天,新华社又追踪了2014年五大安全事故的问责情况,其答案与去年十分相似——有的拒绝公开,有的尚在处理。

被新华社搜索雷达扫描到的有:西安幼儿园给儿童服用处方药——公安和宣传部门表示无法提供具体处理结果;奉化居民楼坍塌致人死亡——当地政府拒绝透露政府部门被处分人员;大连中石油输油管起火——事故责任人员处理意见尚待审核;上海福喜涉嫌使用过期原料加工食品——公安机关还在侦办中;昆山工厂车间爆炸致70余人死亡——事故调查报告已形成,何时公布尚不知。

这些事件最早发生在今年3月(给儿童服用处方药),最晚发生在8月(昆山工厂车间爆炸),漫长的时间却换不来一纸责任界定。这些事件既非无头尸案,也非千年谜案,本来不需要福尔摩斯和李昌钰这样的神探才能侦破,却为什么迟迟无法“结案”?

看来时间与技术都不是问题。问题应该在于,追责将出现连带效应:一次事故,一种问题,都不是单纯的一对一关系,而是复杂的一对多关系。许多问题和事故都关联着当地的权力机关,或许在追查责任的人员中就有担责人,我们很难指望这种左手查右手的“自查”能雷厉风行。

哪怕追查责任的人本身并未涉责,但对这种构成重大影响的事故和事件,当地的行政长官和相关部门一般都害怕影响当地的形象,于是他们大都采取拖延战术,让问题渐隐于时间的脚步声中。

拖延者还知道,在信息井喷时代,任何重大新闻的轰动期和受关注期都十分短暂,往往是一个重大新闻浪潮刚刚拍岸,就被接踵而来的另一新闻浪潮所覆盖,而喜新厌旧的记者总是把眼睛瞄向后面那个浪潮。今年3月发生的马航MH370失踪事件可算是个长命新闻,但现在还有多少人仍在关心它的踪迹?

尤其是今年,几乎每周都有一些高官落马的新闻。这种新闻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同质性,但高官的知名度和人们对反贪反腐的关注,使同质不同人的落马新闻都获得轮番的关注。在反贪腐新闻的不断更替中,今年的一般安全问题新闻就被明显淡化。

但媒体的诉求并非只是抢夺眼球,而更在于通过报道问题,促使问题得到解决,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媒体的职责要求媒体人不但要向前找新闻,还要回望问题是否依然存在。新华社记者能在前冲的过程中频频回顾,体现了媒体人的责任感。

然而在新闻可以影响民意却未必能影响“官运”的社会,记者的“回马枪”也未必都能挑落问题官员。去年新华社所追踪的“烂尾”问题或事件,包括河南光山小学生被砍,武汉出现“问题出租车”,山西太原小店区一人大代表被曝“多妻多子”,新疆乌苏市公安局长被指“包养情人”,重庆涪陵区一干部身陷“艳照门”等问题,有的已有交代,有的迄今尚无回声。这说明了在年终追踪“烂尾”问题或事件的新闻本身,可能也会成为年度的最后一个“烂尾”新闻。

尽管“回马枪”可能刺空,但媒体人却不能没有追踪问题的执着精神,因为坏事怕传烂账怕翻,如果媒体只管冲锋而不打扫战场,那么那些未被击毙的问题将永远会在后方扰乱。

分享到:
(责编:袁云儿(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