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稳粮增收的同时,必须向改革要农民种粮积极性,向改革要土地产出率,向改革要农业比较效益,向改革要现代农业水平
农民种粮,经常算“肚皮账”。粮食收购价格会不会提高一点?农资价格越来越高怎么办?要不要把手里这点地流转给附近村子的种植大户?种地一年,还不如打工一月,究竟来年还种不种粮食?
在农民不断倒腾“肚皮账”还种不种粮的这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取得“十一连增”,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09.93吨,比上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
虽然粮食丰收,但威胁粮食生产的因素无处不在。土地资源的刚性约束,农村青壮劳力的城市化转移,农资价格居高难下,施用化肥等带来的相关污染,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村科技人才相对缺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差较大……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国粮食生产向新的高度和水平迈进。最关键的是,农民种粮积极性如何保持。
目前,我国粮食仍处在供求紧平衡状态,粮食生产稍有放松,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为了满足一些结构性的需求,我国粮食目前也适当从国外进口。这几年我国粮食进口的总量并不大,去年进口量为1300万吨,只占国内消费量的2.4%。
在农民倒腾“肚皮账”还种不种粮的时候,在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稳粮增收的同时,必须向改革要农民种粮积极性,向改革要土地产出率,向改革要农业比较效益,向改革要现代农业水平。
党的农村政策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定心丸”。中央明确提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要维护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好土地承包权。一方面要探索新的集体经营方式,另一方面,要行使好农村集体在土地流转和承包经营上的管理监督权,发挥好集体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服务的组织功能作用。
不断增加的种粮补贴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助推器”。中央安排的农业“四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仅去年就达1600多亿元。另外,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稳定在200亿元以上,有效地推动了良种良法,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已成为一项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支农措施。
坚定不移的农村改革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制度保证。持续推进的农村改革正在进一步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活力,以提高现代农业水平的农村综合实验改革正在全国一些地方进行试点。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镇草场村种粮大户贾维涛说得好,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符合农业和农村实际,中专毕业的他,放弃城镇的稳定工作,和刚大学毕业的儿子一起,搞起了远近闻名的父子“家庭农场”。
以粮安天下。在农民倒腾“肚皮账”还种不种粮的时候,我们的政策更应该多想想,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产业素质和水平,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让农民多打粮,打好粮。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07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