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洪
昨天,一名网友连发多条微博,并配发安眠药、炭火盆图片,疑似正在自杀。截至昨天下午6点,微博被网友评论2万多条。当晚四川泸州警方证实,自杀男子经抢救无效死亡。(12月1日《新京报》)
近一段时间来,各地频频曝出“90后铁轨拍照”、“少女失联”等事件,应接不暇的“雷人”举动让诸多人看的是胆颤心惊。而如今又曝出:一位年仅19岁的男子网恋失败,遂在微博上直播自己的死亡过程。最后,警方证实此事,自杀的网友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一悲剧的发生,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如此年轻、宝贵的生命,就轻易付诸东流。笔者甚是疑惑,视生命为儿戏的少年,可曾想过,那些身处绝境与病魔抗衡的人们虽危在旦夕,但依旧珍惜着生命最后的每一分每一秒,而报道中的少年却为了“无关痛痒”的人自导自演了一场自杀大戏,令人惋惜的同时,也着实令人愤怒!
众所周知,“19岁”,一个刚成年的年纪,一个令人羡慕的年纪,大好青春刚刚开始,“90后”却为“爱”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少年缘何选择“自寻短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言及于此,笔者认为,其一,当前部分青少年的抗压能力较低,心理素质差。尤其是当代独生子女家庭,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导致了诸多成长在“温室”里的幼苗经不住社会的“雨打风吹”。其二,学校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育失衡。当前教育的弊端就是注重应试教育,缺乏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沟通和教育。学生只注重考试得分,而不会在生活中做人,更不会顽强地面对挫折。偶遇不如意的事,不是出走就是自寻短见,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其三,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的缺失。存在于广阔社会下的每一份子对青少年的教育均负有责任,一些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地毒害着青少年的思想,使得很多年轻人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导致了诸多危害社会的行为。
“事之可否,当以理裁之,一使气,但坏事。”报道中的少年为了一段“7天的网恋”,企图用自己的生命来挽回“女友”的心,最终损失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实属得不偿失。
诚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因为有了这稳固的“三角教育”的支撑,才能形成一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对青少年今后的成长与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提高青少年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努力。愿我们都能以一颗炽热之心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遇事多思量,切勿为了一时冲动,拿生命当了赌注!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