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部门宣布,2014年底到期的15条(段)高速公路将继续收费,主要理由是偿还银行贷款。此前,新疆等地也对到期公路采取了延期收费。目前,全国10万余公里的高速公路中90%以上要收费。专家估算,全国高速公路一年收费在4000亿元以上。(12月1日《新快报》)
高速企业利润率多在30%以上,超金融、房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高收入行业,这样的信息的确让人咋舌与眼热。事实上,“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经营模式自运行以来,有效克服了资金短缺的制约,国家的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对于这样一项政策,公众还是非常理解和支持的。然而,一年收费4000亿元以上,如此收入规模持续多年竟然还有银行贷款需要偿还,这样的情况难免让人疑惑。
长期以来,高速收费流向的不透明一直被外界所诟病。那么多的高速收费都去了哪里?是否都用来偿还贷款?还有多少贷款需要偿还?对于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愿向公众详细公示。再加上那些见诸于媒体的行业负面报道,比如相关资金被挪用,从业人员福利待遇过高,部分地区出现贪腐等等,这些都让政府部门和高速企业的公众形象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或许,到期的高速公路要继续收费,相关部门也有充分的理由或者不得已的苦衷,但是无论是理由还是苦衷,如果你不说,又怎能期望别人相信理解你呢?笔者认为,对于高速收费收入而言,公众的知情权应得到充分尊重,相关明晰应该被公开,让公众清楚地了解这些钱究竟是怎样花的。在合理花费的前提下,如果确实还有部分贷款需要偿还,相信公众也是愿意“掏钱付账”的。
无论如何,在国家倡导“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高速收费不应该成为公众监督的“死角”。
赵欧仁(清华大学品牌战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