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掌掴性学教授很不雅,对“性科学”请多点理解和宽容

民思宇

2014年11月18日14:2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11月7日,第十二届广州市性文化节,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彭晓辉在做性科学的演讲时,被一名女子掌掴、“泼污物”。女子虽然事后被警方拘留,但有关“性”的话题却在网上持续发酵。(11月18日 人民网)

“性”到底能不能公开讨论?公开到哪个程度?答案因人而异。由于中国封建思想对性的桎梏,有关“性”的话题,很多人是谈性色变或讳莫如深,甚至把“性”偏激的理解成就是性交、繁殖,以致性学在中国始终处于起步阶段,“性”也被视为一种肮脏、污秽的东西,被群起而攻之。

古人云:“食,色,性也”。从古至今,世人对于“性”的探索和研究一直都在继续,而现代性学应该是一门定义比较广泛的学科,包括对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密不可分,我们在盲目反对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它在引领人类文明进步和促进社会和谐上作出的贡献。根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因夫妻性生活不和谐而导致离婚的,约占总离婚的47%;未离异的夫妻性生活调查中,不满意的也达45%。这些都是性学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诚然,对“性”的保守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道德底线,然后,反对“性”也应理性而不盲目。“性”本身是自然存在的、中性的,错的应是世人对他的态度,掌掴、“泼污物”等不雅之举,伤害的不仅仅是当事人本身,更一步步加深了世人对于“性”的禁锢,让“性”蒙冤。正如彭晓辉所言:拂去尘埃见本心,对于性,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淫者见淫。我们应该反对的是那种跨越道德和法治的性;那种肆意、恶意的滥性;那种低俗、恶俗、媚俗的性,而对于性学的研究应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性”也是在慢慢退去神秘的面纱,日趋公开和透明,然而,人们对于“性”的理解和认知却还待提高,这不仅取决于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底蕴,更取决于现实生活中对“性”的诠释。例如,性交易的泛滥;性文化的商业化;性行为的非法化等等,这些社会的阴暗面正如“温水煮青蛙”般慢慢扭曲着人们对“性”的认知,以致会出现公然掌掴性学教授的现象。

对于“性科学”,社会还是能多一点正面的引导,少一点掌掴之伤。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