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青年学生表达诉求要守法

2014年11月12日15:11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青年学生表达诉求要守法

  喻明

  近期一则新闻令人惊愕:广东某职业技术学校内,部分学生因不满饭堂价格贵等原因,以扔垃圾、砸食堂、起哄等形式抗议。从现场图片来看,此次抗议活动场面颇为“壮观”,有暴力示威之势。

  无独有偶。去年10月,河北廊坊某职业技术学院3000多名学生罢课,抗议学校封闭管理、出售高价饭菜、热水收费等政策,愤怒的学生砸烂学校大门和食堂座椅,校内一片狼藉。而这类事件发生后,社会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对学生表示理解和宽容,指责学校一味逐利,没有重视学生的意见和诉求,导致学生怒气积聚和爆发。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出现此类事件,学校理应反思,为何没有建立起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听取意见和解决问题的机制?为何淡化了学校后勤的公益属性,增加了逐利色彩?但是,学校和社会同样需要重视的是:在青年人群体中,怎样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怎样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怎样让“温良恭俭让”的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下去,而不是动不动就戾气满腹。

  要求学校食堂的价格合理,希望学校的管理科学化人性化,这些都是学生的合法权利与合理诉求。问题是,如何表达?勇于主张自己的权利,敢于捍卫自己的权利,无可厚非;与此同时,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也应同步提升。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利,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应尽的义务,其中守法就是公民最重要的义务。动辄以非理性的方式表达诉求,以非法治的方式维护权益,这种思维上的悖论和行为上的矛盾,有损于法治社会建设。

  学生对学校食堂和其他方面管理有意见,可以通过学生会这一组织向校方表达;可以写成书面意见建议在校园网上发布;可以由学生代表出面,请学校相关部门和校领导一起座谈解决;如果校方不理不睬,学生可以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情况……表达民声民意的渠道很多,打砸、起哄、破坏学校财物、扰乱校园秩序,肯定是“下下策”,过了界便有违法之嫌。

  校园“暴力示威”事件发生后,学校通过食堂降价、改善管理等措施平息事端只是第一步。但不能止步于此。学校和社会方方面面要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在青年学生中植入法治意识,让大家习惯于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守法是底线。而对青年学生来说,社会和学校还应在道德修养层面为他们设置较高“标尺”——引导他们要“知书”也要“达理”,在重视自身权利的同时,也要发扬“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在这方面,青年学生应做积极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