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巴桂茹:莫让热炒的“学区房”冷了人心

2014年11月11日15:07    来源:荆楚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巴桂茹:莫让热炒的“学区房”冷了人心

  北京西城区高价学区平房,均价约30万元,并且面积很小,有的仅能容下一张双人床。(11月11日《新京报》)

  今年以来,随着北京市中小学入学政策的调整,“学区房”又一次受到商家和家长们的追捧,大热起来。一个极端的案例是,一所4.4平米的平房以135万元的价格售出,只因其对应片区内名牌小学。客观地说,这次北京入学政策的调整还是进步的,起码把过去的拼背景、拼关系,变成了现在的拼经济实力,但这样的拼法,还是有“拼爹”嫌疑,距离实现教育公平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说媒体报道的北京“学区房”,不过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入门证”,那么还有一类“学区房”,却是高考欠缺公平的“说明书”。就在笔者生活的河北小县城,高考要拼“学区房”现象十分突出。原因是河北高考录取分数线很高,大约位居全国前三,可临近的北京、天津、辽宁、内蒙等地均比河北低得多,相差分值从几十分到近百分不等。同样的高考分数,在河北也许连二类本科都考不上,在周边地区却可能考入一类本科甚至全国重点院校。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就算倾其所有,甚至不惜借贷,也要在周边省份为子女买一套“学区房”搏一个户籍,目的就是取得高中入学资格,实现异地高考,让子女的人生起点更高一些。

  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是小学的择校,还是高考的录取,没有一位父母愿意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买房拼的毕竟是财力,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购房款,把那些普通的农民、工人和其他工薪阶层冷漠地拒之门外。那些没有财力为子女异地购房的父母,只能眼睁睁地看别人家的孩子去外地读书,自己却无能为力,他们的心里是内疚而惭愧的,自己没本事,就只能靠子女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搏杀”了。

  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高考制度缺乏公平的现实语境下,“学区房”热了,可广大群众期盼教育公平的心却冷了。贫富阶层的代际传承让富人有了更多选择权和便利条件,却使中低收入人群陷入窘迫。

  可是,公共教育原本就是促进社会各阶层有序流动、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它的享用与分配是不能以财富占有的多寡为标准和原则的。有钱买“学区房”就能进更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在享受完优质资源和比别人低得多的高考分数线后,还能再卖掉大赚一笔,这让那些用血汗钱供子女上学的中下层群众情何以堪?“寒门难出贵子”,让他们对社会的公平正义又该如何去理解与诠释呢?

  热炒的“学区房”,不仅是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投名状”,更应是呼唤教育公平的“建言书”。要让“学区房”不再受热捧,让群众感受教育的公平公正,规范居住年限、限制蓝印户口等措施不过是权宜之计和治标之策,终极手段还是要在均衡教育资源、完善高考政策上下功夫。这,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唯一选择。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