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凤翔县田家庄镇河北村部分村民反映,在本村没有任何村办企业,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村委会举债70余万,修建一座进村仿古牌楼和铜牛雕塑。该村党支部书记接受采访时称,河北村要打造新农村建设样板工程,而这些面子工程是必不可缺的,否则很难要到上级部门的拨款和援助单位的支持。
一般来说,牌楼是用来作为大型建筑的装饰性建筑,增加主体建筑的气势;是用来表彰、纪念某人或某事;是作为街巷区域的分界标志等。但报道中的凤翔县田家庄镇河北村举债70余万,修建一座进村仿古牌楼和铜牛雕塑。并不是为了这其中之一缘由。细读之后才发现,是为了打造新农村建设样板工程,是面子工程必不可缺的部分,更是能否得到上级部门的拨款和援助单位的支持的筹码。看到此处只想说一句话,口诛笔伐真的都不能解恨,面子工程太害人。
其实,对于一个没有任何企业,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在外面打工的村。村委会能花巨资修建牌楼和铜牛,用以改观村容村貌,着实是大手笔,有胆识、有魄力。诚如村主任所言“一分都不会摊派到村民身上”。也的确爱民。笔者疑问,此钱从何而来?羊毛能出在牛身上吗?就算是上级划拨,该用于何处?难道就是搞这些花架子、面子工程,为自己举债之功立牌楼?一村之主该把心思用在何处?说到底还是权力失控、监督失灵、财政收入支出不明、村民参与管理苍白无力所致。这样“崽花爷钱心不疼”的干部如何为民服务。
如果,说到新农村建设,其实国家早就有文件规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而凤翔县田家庄镇河北村为了所谓面子工程,以为修一个牌楼,一个广场就是样板工程,就能要到上级部门的拨款和援助单位的支持,实则把一个本就受上级资助的贫困村,陷入更尴尬的两难境地。让“面子”下的负担更为沉重。这样“邀功”的“面子工程”不但掌掴着自己的脸,更让我们的地方政府颜面净扫。
话又说回来,“如果面子工程做不到位,就无法从上级部门要来钱和项目”。不知话中是否有话。但隐现着村主任的无奈。这不禁让笔者想到《礼记?缁衣》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这句话。它折射出的是我们部分地方、部分领导处于高位,在权本位的“作祟”下,用自己喜好假以别人,只要合符自己的心意,不论违规与否,金口一开,大笔一挥就妥。也才造就了多个地方像报道中这样“遗臭”的政绩工程,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
一言以蔽之,人靠衣装马靠鞍。若是经济富裕、美化环境、审批得当、资金透明、造福民众而修牌楼,无可厚非。但如果“举债修牌楼”来装饰自己的“门面”应予以严格审计和依法严惩。更不能助长拆东墙补西墙,用财政拨款来补村委会“面子工程”的空缺事件。最后,要杜绝这样的现象再次发生,说到底还得规范上级划拨资金审批层序,完善划拨资金使用范畴,加大划拨资金的审计,再者对资金使用者的权力监督硬起来、监督漏洞堵起来、财政支出公开化、村民参与管理力度最大化。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