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对“受贿慈善”不能止于齐之以刑

2014年11月07日00:04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对“受贿慈善”不能止于齐之以刑

  广东省高院近日终审判决认定,原汕头市委书记黄志光收受的以其子名义捐给寺庙的100万元属于受贿,为此黄志光被加刑一年。而此前这100万元在一审时未被广州市中院认定为受贿,由此引发检方抗诉和舆论关注。(11月6日《京华时报》)

  将受贿款捐献寺庙,最终没有成为贪官免减刑责的理由,被加刑一年,成为一件具有标志性的案例。它警示社会,官员变换手法收受贿赂或曲线消化脏款的行为,已经被明确锁进了法律的笼子。

  此案一审在认定受贿款损赠时,司法部门都未作定罪,导致量刑不当。黄志光的所作所为,除了贪婪和侥幸,在思想理念上确实存在着罪与非罪的模糊状态,以为脏钱可以洗白,糖衣可以裹住毒药。公众也有理由相信,或许是假装糊涂。看来,案犯“受贿慈善”很有必要从道德层面剔去伪装。

  首先,对神灵不敬。用不干净的钱,去敬奉神灵或者祖先,那是亵渎,是污染。黄志光通过捐赠获得的是功德、也是名利,这样的追求无法面对神灵。

  其实,对慈善不诚。慈善是一种兼济天下的行为,而独善其身是前提,放纵自己所得的不易之财,与慈善没有任何关系,反而是一种污染。

  再次,对利益不舍。不管你是以儿子的名义,还是以慈善的理由,你似乎在名份上掩护了自己,让良心有个理由,但无法掩饰是为了自己。

  春秋时期鲁国的尾生高,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这都被孔子批评“为人不诚实,属弄虚作假”。“美丽的谎言”都是道德之弊,黄志光没有敬畏、缺乏虔诚、贪婪利益,当是大耻。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作为官员,没有起码的是非标准,就不只是个人得失问题。不把“受贿慈善”钉在耻辱柱上,那见诸报端的“受贿扶贫”、“受贿救人”、“受贿捐献”弄不好还要记功。那“前腐后继岗位”、“坍塌式腐败行业”就会一再重演。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圣人并不否定法律的兜底作用,只是强调,在涉法之前,道德可以让人“明耻”,然后“少讼”,法律因为道德滑坡而频频上位,这样的法律才显得更有尊严,更有威慑力。

  文/易国祥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