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燕赵晚报:“不冷落好人”不能成为一个人的战斗

唐伟

2014年10月31日09:43    来源:燕赵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不冷落好人”不能成为一个人的战斗

  81岁的老人程万兴,10年间奔走在郑州街头小巷,发放自制的“感谢卡”近4万份。“乐于助人的市民,烈日下指挥的交警,起早贪黑清扫道路的环卫工……这些人都需要感谢,需要鼓励与支持,希望我的‘感谢卡’能带去市民的慰问和心灵上的温暖。”说起发放“感谢卡”,程万兴直言不能让爱心人士的心受冷落。(11月30日中国新闻网)

  发一张“感谢卡”不难,发4万份却极为不易,发一次卡不难,而“感谢10年”则是一个奇迹。81岁的老人,用10年的感谢和鼓励,给了每个爱心者以感谢。那4万份“感谢卡”就是4万句深情的感谢,4万次无言的致敬。爱心没有被冷落,社会正义在传递,那是一种温暖,一种慰藉,更是一种希望。

  爱心需要呵护和引导,才会得到激发和传承,否则原本激荡而热烈的爱心,会逐渐冷落而寥寂。不冷落好人,好人才会更加自信而热情,不冷落好人,才会形成人人向上的力量。若是英雄流血又流泪,爱心的无私付出,无以获得精神上的承认、物质上的肯定,那么谁又愿意去成为好人呢?在一个好人辈出的社会里,必然有深厚的人文基础,有积极向上的导向,有呵护爱心的环境。

  我们所处的社会并不缺乏爱心,也有奉献的传统,然而何以会陷入各种道德困境之中呢?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倡导得多而实施得少,强调得多而保护得少,把道德作为天然义务进行强化,却少了一些保护与培育的意识与担当。少了培育的一味索取,爱心就会变得稀缺,道德的饥渴就会让整个社会都进退失据。

  植根于心的爱心呵护,首先要内化成为公共道德的底线。其实做到这点并不困难,有时候只需要说声“谢谢”,就会让爱心者感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得到承认的愉悦,才有了持之以恒的力量源泉。对于很多爱心者来说,不遗余力的帮助别人,那怕再多的付出和牺牲也不足为惧,但当一腔热心面临的是冷漠之脸,连得到一句“谢谢”都极为困难时,才会成为内心无以承受之重。落水的人被救了,被救者连谢谢都不说就跑了;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了,可连一句好听的话都没有……

  只有索取没有付出,只有使用没有培育,那么再丰富的社会爱心资源,也会面临着枯竭。因而,“不冷落好人”不能成为一个人的战斗,而应成为起码的社会共识。一句良言,一次感谢,一次伸手,都足以成为呵护爱心的善举,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前行。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