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羊城晚报:“学分制”改革还缺社会政策配套

唐螂

2014年10月20日15:28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学分制”改革还缺社会政策配套

广东呼唤许久的高校学分制改革文件,近日终于出台。作为题中应有之义,全面学分制、跨校修读必修课、大学提前毕业等学霸们期盼已久的校园新政,给大学校园吹来了阵阵学生自主学习之风。在这项指导性文件当中,还提出了试行国外普遍实行的“弹性学制”的解决方案,允许各高校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确定弹性修业的年限范围,确定学生可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学籍、休学、停学创业等有关期限。

如果说学分制的改革,绝大多数内容主要是校园所关注的,涉及的资源调度配套等问题,主要由教育部门来解决。那么,社会未来要衔接的,恐怕就是如何应对承接部分保留学籍的休学学生等问题了。不言而喻,高校学生走出校园到了社会,就是社会劳动力了。以往,我们对这部分优质的社会劳动力,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业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来加以界定的,薪酬标准也大致按照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加以区别。而毕业生进入社会以后,很多中心城市或次中心城市的户籍制度,也是对这些就业学生网开一面,以保障其享受公共社会服务的底线。这些试行多年的政策,都是一刀切的,实施起来,已经约定俗成,非常流畅。

然而,当实行学分制改革之后,很可能有相当部分的保留学籍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流向社会,成为社会优质劳动力的“准成品”和“半成品”,这部分人员的社会权益应该怎样界定和保障,很可能就成为社会的新问题。社会应该酝酿怎样的政策,保障他们能够实现“边工作边学习”的梦想,这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个环节点。在社会普遍的公共组织当中,按照目前的招聘标准,这些人肯定是入门无缘的,而企业用工制度当中,多数可能也会拒之门外。在“唯学历”用人的背景下,希望保留学籍从事一段工作以后再回头学习的机会,实际上非常渺茫。事实上,在比较成熟的社会,用工制度中的“准入”资格,并不是完全是以学历来区分的。相反,行业当中的定向培训,是就业的基础,很多劳动力只要取得行业培训资格,就可以就业,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学历。这种制度自然也起到优化劳动力结构的作用。

学分制改革其实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一旦改革启动,社会的其他公共政策,也应当有相应的调整。学分制改革以后,各种以新的形态流到社会的劳动力,怎样延续他们的社保、医保、户籍等等,都是要做出衔接调整的。否则,这种改革的不完整性,很可能会酿成新的“历史遗留问题”。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