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身价过亿的科研苹果新品种岂能不设防

李忠卿

2014年10月20日14:39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这是用于研究的苹果,我一个也舍不得摘,没想到被一夜偷光了,估计偷的人也不知道这些苹果的价值远大于吃。”青岛市农科院果茶研究所副所长韩明三欲哭无泪,17日晚上他还在北宅毕家村果木培育基地查看用于科研的苹果新品种,没想到18日一早再来,发现3棵科研果树果实全被偷光。(10月20日《大河报》)

秋季是硕果累累的季节,各种果实沉甸甸地挂在枝头,非常招眼。

为了阻止果园被盗,即便是一般的果农,都会加强戒备,严防梁上君子入园偷盗,毕竟一年辛辛苦苦地培育与管理,就是要收获丰收与希望,只有卖出了好价钱,才不枉费平时的精心劳作及其一番苦心。

作为科研苹果新品种,其价值难以估量,然而,仅仅只是一夜之间,青岛北宅毕家村果木培育基地里居然发生了偷盗行为,3棵科研果树全部遭殃,果实被席卷一空,不禁让人捶胸顿足,欲哭无泪。

作为这个科研项目的负责人,韩明三的喊话甚至是哭诉,确实够让人同情的。我们注意到,这些苹果绝非普通之物,其身价用天价来形容并不为过,三棵树的品种价值甚至过亿,可见其损失非常惨重。因此我就纳闷了,这么贵重的苹果,怎么就轻而易举地被偷盗了?

笔者以为,这种用于科研的苹果,在其成熟前后,更应受到严密监护,有关方面不派驻专人看护,至少也应安装监控的探头,张贴告示,只要安保措施到位,最多只是零星地被盗,绝不止于果树“全军覆没”。

由此可见,三颗果树受到洗劫,责任在于这家研究所不设防,给了偷盗者以可乘之机。究竟谁是江洋大盗,幕后主使是谁?即便报了案,未必就能水落石出。而要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不仅耗费大笔经费,更要命的则是还要等到一年之后。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不能仅仅指责小偷的不是,还应该查清被盗的责任,不严加问责,难保来年不会出现同样的情形。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