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叶祝颐
金秋十月,第十四届湖北省运会在荆州举行。为迎接省运会的召开,今年3月,荆州市政府常务会通过“禁烧令”--荆州城区及周边乡镇79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禁止焚烧秸秆和垃圾。下半年,荆州市将禁烧范围扩大到1700平方公里。少数村民为图省事,照例焚烧秸秆。第十四届省运会开幕当晚,荆州市长李建明突然闻到秸秆焚烧的烟味。他当即致电该市禁烧办主任、环保局局长蒋茂芳严查。3局级干部因秸秆焚烧被追责。(10月18日《楚天都市报》)
市长闻到烟味后,亲自督促环保部门抓秸秆焚烧问题,三名官员因秸秆焚烧被追责。表面上看,其工作作风雷厉风行,但是我并不敢为此叫好。市长工作千头万绪,要做的事情很多。从程序上讲,秸秆焚烧问题由相关职能部门去管理,不必惊动市长的大驾。从报道来看,当地秸秆焚烧问题由来已久,雾霾天气给大家带来困扰,普通民众颇有怨言,我不明白的是,既然问题由来已久,民众有意见,有关部门为何不早一点作出常规工作安排,早日介入整治,实现长效管理,一定要等到省运会召开,政府才出台政策措施;市长才闻到烟味,才引起重视?莫非相关部门的领导平常都关闭门窗,从不出门,闻不到秸秆焚烧的烟味?市民的意见不重视,省运会召开,市长闻到烟味,有关部门连夜开展行动,对职能部门负责人追责。依我看,领导的体验与意见高于一切,本身就是一种官本位思维。
其实,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驱散雾霾天气,光靠领导的重视与省运会期间的应景治理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一套长效管理机制,需要执法者严格过细管理,需要每一名公民履行社会责任。市长闻到烟味,有关部门展开集中整治检查,追责下属官员,这也会给民众留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印象。职能部门要真正做到依法行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还担心,因市长闻到烟味引发的秸秆焚烧治理风暴,是一种运动式行政,保鲜期不会长久。虽说有关部门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对某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在一段时期内环境治理效果可能会“立竿见影”.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有关部门满足于运动式行政、应景整治,不下决心化解雾霾天气背后的深层次矛盾,整治风暴过后,环境问题还可能故态复萌,其他问题也会不断出现。
因此,市长闻到烟味引发秸秆焚烧治理风暴,固然显示出政府重视环境治理的姿态,但不值得庆幸。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运动式行政模式,还可能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形象。只有通过建章立制,建立科学的管理、监督机制,使环境整治成为一种工作常态,抓好日常过细管理,在抓秸秆焚烧的同时,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下决心管好污染企业,并为之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才能为市民营造出清爽宜人的生活环境,让大家少受雾霾天气的侵袭。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