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石蕊:是时候给转基因“正名”了

2014年10月17日15:54    来源:荆楚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石蕊:是时候给转基因“正名”了

  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今日在武汉向媒体介绍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真相”。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在演讲中明确,食用转基因食品不会改变人的遗传物质,不会影响生育能力,也不会影响子孙后代。(10月17日新华网)

  近些年来,随着劣质奶粉、“苏丹红”辣酱、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禽流感……等一连串事件的出现,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空前提高。转基因食品可谓是“生不逢时”。在对转基因食品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许多人对它产生本能“忧虑症”。其实,纵观各有关转基因的是非争端,不外乎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持的两种观点。支持者包括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认为转基因这项技术能够增产增收、减少成本,在土地日益紧张和农村劳动力缺乏的形势下对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意义重大。反对者主要是媒体和大部分的民众,则认为转基因技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水稻、玉米等主食作物,在没有完全排除危险的情况下推广就是对大众不负责任。

  作为一个公共话题,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争议,从专家学者的理论探讨到市井百姓的街谈巷议,无不时有涉及,其持续时间之长、参与范围之广、舆论关注度之高,实属罕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固有观念根深蒂固。普通大众对转基因食品是什么根本不清楚,只是人云亦云的认为只要是转基因的东西就不好,没人去认真的了解一下转基因的技术,就一棍子将其打死。出现这种情况,普通民众有责任,但是政府和相关学者也难逃其责。其实,民众之所以排斥转基因食品就是因为对其不了解,所以宁愿选择不去购买。如果政府相关部门或是学者能够大力宣传转基因食品是怎么回事,是运用了什么样的技术,其生产环节是怎样的,让转基因食品像普通食品一样为大家一眼看透,那么,民众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想罢,一定不会像今天一样“谈转色变”。另一方面,媒体应该担起宣传责任。无论是纸媒还是网络媒体,作为舆论的引导者就要以事实为依据,要冷静、客观、辩证的报道,不要让客观事实偏离轨道,拒绝故意炒作,同时媒体工作者要协助相关研究的学者向民众解释清楚这项技术的利弊,让民众有知情权。

  发展转基因技术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这项技术本身没有对错,只要我们不带有色眼镜,不存私心,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解决转基因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那么转基因势必不会背着“骂名”,这项技术也一定能造福人类。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