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谢伟锋:银行理财应摈弃“季末焦虑症”

2014年10月17日15:37    来源:荆楚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谢伟锋:银行理财应摈弃“季末焦虑症”

  三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并未一如既往的出现“月末高收益”,以往季末到各银行挨家“询价”的资金掮客也不多见。银行人士分析,9月15日《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236号文)发布后,存款偏离度成为考核指标,新政满月,市场显效不一。(10月16日湖北金融网)

  很多银行的老顾客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柜台办理业务的时候,都能碰到熟脸的业务经理过来推销相应的理财产品,这里面有的都是40天左右的。而这些月中下旬起售的银行理财产品,其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高于本月上旬发行的产品,甚至部分银行保本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破6”。

  这其中的门道也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每当季末,银行面临着诸多业务方面的阶段性总结考核。冲节点的刚性任务也是一部分,其中75%的存贷比更是银行效益的基本红线。如果存款不得到相应的上升,是很难获得对称的75%的比例贷款额度。这就使得不少银行为了揽储,发行大量募集期跨月的理财产品,从而以高收益吸引投资者。

  对于这种“季末焦虑症”,透露出银行在对于单纯考核存款资金量的过度敏感。虽然是有硬性指标的罗列,但不意味着银行就可以对此进行“私人订制”。而那些到了季末就主动上门的掮客,则是吸附于这种不正常“造血”价值外的奇葩存在。另外,普通储户也往往会产生跟风效应,他们不仅活跃于发行时间集中在月下旬的理财产品,更是主动出击于银行私下的存储奖励。虽然国家对此已经有基于职业道德的相关规范,但是在相互比坏的语境下,还是有些规模不大的商业银行对此是乐不思蜀。

  有病灶就有药方,有乱象就有整治。在今年9月15日《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236号文)发布。其中关键的解读是“不得将理财产品发行和到期时间集中安排在每月下旬”。这种用白纸黑字的形式来倒逼银行违规吸存模式的乱象,目前还处于满月的阶段。而从武汉银行方面的情况来看,各家理财收益异常平静。对于那些集中爆发于季末的焦虑症,似乎在表面找不到太多的痕迹。

  而有媒体指出,全国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仅小幅增长,“季末焦虑症”特征并不明显。市场表明,“236号文”或已初显效果。而其中对于75%存贷比概念理解性的改进,是“236号文”较大的贡献。它用存款偏离度进行考核,使得揽储时点延长,从而能够显示更为真实的存贷比,这样显然是有力于银行的规范性经营。

  存款是银行的根本,但如果跑偏了这个基本轨道,恐怕积累的风险就会成了那个被压稻草的骆驼。银行金融业是国家命脉所系,不可能让变相或者违规吸收储蓄的现象野蛮生长。打破这种所谓的传统做法,让理财资金回归到原本的财富创造,恐怕对于银行的那些“上帝”来说,也是莫大的福祉。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