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军事文物不应当蓬头垢面

2014年10月17日13:46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军事文物不应当蓬头垢面

  友人鲍昆是一位摄影家,同时大概也是一位热心公共事务的人士。本周二,他通过微信给我发来几张大炮坦克的图片,这些图片均拍自军事博物馆。我看这些大炮坦克脏兮兮的,又都是“老掉牙”的铁家伙,不知他晒这些图片有何用意。众所周知,微信朋友圈里大多晒点吃喝玩乐或美人照。随后通过电话和微信文字我才得知,他是希望我在本报评论一下落满灰尘的军事文物。

  鲍昆微信中写道:“今天参观军博,看院里摆放的这些军事文物蓬头垢面,真的难看。想起小时候最崇拜的地方就是这里,总觉得这里是个干净神圣的地方。所以,我搞不明白,军队花那么多钱盖了那么(些)豪华的楼堂馆所,难道就不能一年花十万块钱请几个人每天拿笤帚上去扫扫尘土,让自己的脸面清洁见人吗?看过世界很多博物馆,还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面的。”

  我又看了他微信圈朋友的回复,有的说“那些都是野战武器嘛”,有的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参观过军博,那时候室内摆放干净整洁,不知道现在为什么这样”,有的说“前一阵子我也去了,同感,鲍老师说得很对”,有的只是叹一声“唉!”,也有的分析“灰尘是次要的,肯定会有锈蚀,可惜这些文物了”。稍微激烈一点的人扯上了喝茅台酒的问题,调侃的人则说“培养灰尘,增加历史厚重感”,严肃点的人则说“耻辱,辱我军威,辱我军史”、“与军容不符”、“把军博糟踏成什么样子了”。最富有建设性的是说“其实可以让小朋友以国防教育的名义打扫。北京那么多学校,轮都轮不过来”。鲍昆回复说:“现在的学校什么时候教过义务劳动?”

  公众点评,七嘴八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微信这东西,好就好在每个人都可以在一定范围里即时发送自己的所见所闻,每个人都可以即时发表自己的一孔之见。圈里的朋友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教育谁、谁战胜谁的问题。严格地说,这种信息传递和交流方式,更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民主色彩。但也有一些问题,比如作为一种公众舆论,似乎略输媒体,稍逊权威,影响力还是有所不逮。

  保护好军事文物,窃以为军博有专家,应当知道如何去做。我估计,这不是钱的问题,是缺少一点责任心,缺少一点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展品清洁卫生这种事情,还用“大炮坦克”去轰才能做好吗?这让当年夺取这些大炮坦克的英烈们情何以堪?J012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