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长江日报:五星变无星,寄生性商业出路何在?

然玉

2014年10月17日09:53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五星变无星,寄生性商业出路何在?

  严控会议费支出是反腐重要议题,地方政府在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大多做出了“限星”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更是明确规定,“二、三、四类会议应当在四星级以下(含四星)定点饭店召开。”由此产生的一个怪现象是,在全国多地,部分五星级酒店放弃星级资质的复审,从“五星”变“无星”。今年以来我国“弃星”的10家五星级酒店中,至少半数为当地政府的定点招待酒店。(10月16日《新京报》)

  公务会议经费收紧,一些酒店竟不惜主动“弃星”。这样的前因后果,不免令人唏嘘不已。经由此事,公众更加意识到,三公消费与酒店业捆绑之深,以及酒店行业自身的泡沫之甚。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政务会议、政府接待等,已成不少高端饭店的营收支柱。这种略显单一的生存模式,注定蕴含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即便是弃星酒店,也仍旧维持高价不变。这或许说明,政府系统的戒奢倡俭浪潮,并未能充分抑制需求,从而降低市场价格。更多的时候,那些条条框框的“规定”,被公职人员的投机取巧以及市场层面的技术化变通,加以消解。

  公务消费的简朴化、规范化,终究要以健全的财务体系兜底,这有赖于一整套完善的预决算制度、报账制度以及会计制度等等。那种变五星为无星,然后“定点接待”依旧的做法,无疑印证了现有的财务约束框架弹性太大,乃至仍给了适用对象极大的回旋空间。

  当然,剖析高端酒店的弃星现象,令人忧虑之处绝不仅于此。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过去一贯旺盛的三公消费,塑造了一种专供式、定制型且充斥泡沫的市场状态。须知,不少地方的五星酒店,并非是发端于正常市场、基于民间需求的产物。其自诞生之初,就有着讨好官方偏好的色彩。这种寄生性的生意形态,存在高度依赖性,且抗风险能力孱弱。

  公务消费退潮,那些附着其上的商业业态,又该何去何从?五星酒店变无星酒店案例表明,那些感到威胁的营商者,并无意调整思路、重新定位,而更倾向于随机应变,来继续维系那种寄生关系。就此而言,如何倒逼它们放弃幻想、寻求出路,继而切断那种官商之间的供求同盟,亦是职能部门必须正视的命题。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