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我们正迎来新的“黄金时代”

李舫

2014年10月17日09:2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2014年10月15日,这注定将是一个铭刻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二次将文艺提到如此高度,恰如中断了外事访问、匆匆赶回的作家铁凝所说,这“不禁让她想起72年前那次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这将是一个与延安文艺座谈会具有同等分量和价值的会议。

“今天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同大家一起分析现状、交流思想,共商我国文艺繁荣发展大计。”习近平总书记谦和低调的开头,便标注了这次座谈会的精神高度和时代意义,与广大文艺家共商中国文艺发展的政策方针,将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作用放在“世界发展大势中审视”,这其实恰是他此前提到的“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目标”的精神不谋而合。

近两个小时、近两万字的长篇讲话令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

沿时间之河溯流而上,让我们穿越72年,回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不难发现,哀鸿遍野、内忧外患的中国正涌动着一道道清澈的溪流。

在山东,16岁的贺敬之离开母亲,悄悄踏上了北上的征程。在北平,17岁的于蓝偷偷掩上家门,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目的地。在上海,23岁的华君武离开亭子间,取道香港、广州、长沙、武汉、重庆、成都、秦岭、宝鸡、西安,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找到了共产党”。在南京,32岁的丁玲早已蜚声文坛,这一年,她逃离了这座古城,怀着“我想当红军”的梦想,向北、向西、再向北,一路进发。

在全国,数千数万道小溪正不约而同,汇聚到西北边陲一个叫“延安”的小城。延安,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无数风华正茂的文艺青年。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不约而同地从东北、从华北、从西北、从南方、从海外,走过敌占区,越过封锁线,来到延安。

究竟是什么在吸引着他们、凝聚着他们?

今天,回到时代的现场,我们不难发现,蓄势待发、期待复兴的中国,同样涌动着一道道奔腾的激流。

在文学界,54岁的“年轻人”铁凝率领王蒙、莫言、冯其庸、王安忆、叶辛、贾平凹、冯骥才、张抗抗、阿来、梁晓声、熊召政闪亮登台。在戏剧界,李维康、尚长荣、张建国、茅善玉、李军、叶少兰倾情出场。在音乐界,阎肃、李谷一、赵季平、谭利华、叶小钢、关牧村、徐沛东深情歌唱。在舞蹈界,冯双白、赵汝蘅、陈爱莲、赵青舞姿翩翩。在美术书法界,冯远、范迪安、靳尚谊、刘大为、许江、杨晓阳、范曾、杨飞云、欧阳中石、张海水墨酣畅。在曲艺界,姜昆、刘兰芳精品迭出;在影视界,田华、六小龄童、李雪健、王朝柱、陈凯歌、冯小刚、陈道明、顾长卫意趣湍飞。

在全国,数百万数千万的目光正注视着人民大会堂,在中华民族期待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期待文艺和文艺家在重大历史关头伫立潮头、勇敢发声,让文化成为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恰如鲁迅所说,“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今天,站在时代的结点,回顾星河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那么,我们今天,又能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什么?

让我们再循着时间的长河缓缓前行到延安文艺座谈会。5年后,贺敬之与丁毅一道创作了新歌剧《白毛女》。1年后,华君武种下了“1939年的树”。12年后,丁玲写出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27年后,于蓝成功饰演了《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此时,我们不难发现,那一道道小溪的浅吟低唱,已汇聚为文艺救亡的壮阔波澜。何以天下人心归延安?答案不言自明——自由的空气、清澈的河水、革命的圣地、光明的未来、立志救中国于水深火热的伟大抱负。一个叫作埃德加?斯诺的美国记者奋笔将他的所见所闻写成《红星照耀中国》。延安从此闻名世界。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在陇东前线,用电报形式发给丁玲的这首词赋《临江仙》,熨帖地道出了毛泽东对新文艺的清醒判断: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仅“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更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的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进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支撑。”在人民大会堂,习近平用朴实精准的语言阐释了他对文艺地位的理解和判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高度重视和发挥文艺工作的重要作用。

1942年鲜花盛开的5月,远处炮声隆隆,三根木棍支起一盏汽灯,就在中共中央办公厅门前的空地上,一个决定新中国文艺方向和前途的会议召开了。摄影师吴印咸用相机捕捉了这个沸腾的场面。毛泽东说:“大家为了真理,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2014年秋实累累的10月,在百年逐梦的征途中,“伟大事业”“伟大精神”这个坚实的词句塑造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新方向。数不清的“粉丝”用微博、微信记录下这些沸腾的话语。

文艺事业大有可为。1942年,一个延安文艺座谈会引发了中国文艺精品力作的爆炸式增长。《兄妹开荒》、《白毛女》、《东方红》、《延安颂》、《黄河大合唱》……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喷涌而出;艾青、蔡若虹、周巍峙、吕骥、柯仲平、罗工柳、古元、王昆、李焕之、光未然、欧阳山尊、王朝闻、刘炽……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从此定格史册。此后,在吴起、在安塞、在洛川、在三边……每有演出,观者云集;每有朗诵,听众纷涌;每有画展,盛况不衰。郭沫若禁不住挥毫赋诗:光明今夕天官府,听罢秧歌醉拍栏!

今天,在这个振奋人心的伟大时刻,我们期待怎样的黄金时代?伴随着青春淬炼的深情讴歌、伴随着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中国文艺将走进更加阳光明媚的春天。延河水依旧潺潺流淌,宝塔山依旧巍巍耸立。今天,从延安再出发,从北京再出发,让我们再次发问:距离前辈用青春和热血描画的未来,我们还要走多远?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