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键盘代笔现象严重,导致学生书写能力下降,江汉大学《大学语文》课教师李振华,要求学生抄写课文练字,并根据书写情况打分,计入期末总成绩,以此逼学生练字。(10月14日《楚天都市报》)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一贯的。中国梦的提出,中国精神的树立,为中国的现代化寻根,汉字是符号、是象征、是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它能塑造和培育一个人的品德和高尚情操。而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键盘手”、“低头族”所对比出的人们书写能力的退化,让人们不禁发问:汉字,你怎么了?老师眼中的学生错字连篇现象,继刚过去的九月份,重庆晨报一篇关于大学毕业生小菜因400字的手写简历出现24个错别字而被公司拒绝的报道后,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危机”的思考。
江汉大学教师李振华表示,自己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依赖电脑打字,动起笔来错字连篇,鉴于这种情况,他采取了让学生抄课文练字的方法。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这是个良好的先例,认为在大学生中强调汉字书写很有现实意义,多数同学表示理解和赞成。然而“大学老师逼学生抄课文”,“逼”字又何解呢?或迫于分数压力,或抄完后更不喜欢写字的适得其反,一个“逼”字反映出汉字书写能力退化只是“汉字危机”之表层,加强汉字书写教育只能治标,变被动于主动才是长久之策。
汉字正面临着躯壳化的危机,汉字输入电脑的初期,五笔字型等笔画输入方法占主导地位,后来逐渐让位于“拼音”、“智能ABC”等更容易掌握且速度快的拼音输入法,因为习惯了敲打拼音而不是熟识笔画,事实上电脑输入的汉字笔画与真实的汉字笔画已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原本用来帮助人们识字和查字的拼音,反倒成了汉字的主体,从而逐步拼音化和字母化,使以象形表意为基础的汉字躯壳化,以致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笔者认为江大老师的这一做法是我们在应对“汉字危机”征途中的一道曙光,撬开了前进的方向,是无数个行动者的一个代表,但一个行动者的量变还亟待引起全社会的质变。如何才能真正解决写字能力退化的问题?笔者认为人们之所以提笔就忘,最根本的原因跟人们日常对汉字字形结构认识不清有关,汉字危机的深层是汉字灵魂的丧失。?
汉字博大精深,掌握汉字要靠日积月累,最主要的在于理解消化。机械的抄写可能短时记住汉字,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主动理解汉字,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