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中青报:整治非法收药重在源头管控

廖海金

2014年10月15日06:3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整治非法收药重在源头管控

  很多人可能都看过这样的小广告:高价收药。这些广告在医院附近出现的最多,在居住密集的小区门口也有发现。大家看到它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谁在收这些药?这些药收上去又会流到哪里去呢?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对此进行了曝光,发现药贩子收购了药品之后,将其返销给医药企业,这些药又会重新流入正规的医院和药房。(央视网10月14日)

  为什么回收药品有生存空间?它们要么应用广泛(如降糖、降压、风湿关节炎药),要么价格较高。被回收的药品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市民处理自己没吃完的药;有医保的人开出药后卖给药贩子套现;医药公司内部人员通过非法手段从药店里弄出药来,便宜卖给药贩子获利。有调查显示:我国目前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52.4%的家庭设有小药箱。如今的药品回收市场中,95%的药品是借用“公费医疗”、“医保”套现而来的。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其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有着严格规定,国家对其实行经营许可制度。回收药品再出售牟利被国家明令禁止。根据国家《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禁止非法收购药品”。从事药品回收的药贩子,大多文化水平较低,乃至根本没有药学知识。他们在回收药品时,仅靠外观识别,很难避免假劣药品通过回收渠道流入市场。非正常途径回收来的药品,一旦用于临床治疗,疗效没有保证,极易引发药品安全事故,以至危及生命安全。

  由于非法回收药品流动性和隐蔽性强,药品监管部门近年来的打击收效甚微,可谓治标不治本。实践证明,仅靠打摧枯拉朽般的“运动战”是不够的。劳动保障、卫生、药监、工商、商务等相关部门应共同行动,分别加强对医保运行、医院药品管理、药品流通及非法回收药品广告等方面的监管,从源头上铲除药品非法回收生存的土壤。

  同时,通过报纸、电台、网络、电视、手机短信、设点咨询宣传等形式,加大对非法收售药品危害性的宣传力度,从科学用药角度提高公众对药品正规回收的理解、支持和认知度,从源头堵住收售药品黑市。政府、医院和企业还应加大宣传普及医药知识,让群众充分了解正确使用药品的方法,合理储存药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药品生产企业还可以为药品包装“瘦身”,以方便消费者按需、小剂量购药。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也可以尝试建立药品退货机制,以减少或杜绝回收药品的来源。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