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观点1+1

腐败“重灾区”的染缸效应靠啥来打破?

蒋萌

2014年10月14日16:0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工商局出“罚款令”,执法变“打劫”?

背景 :网传一份河南省工商局下发的通知,提出全员上阵、加压推进,确保11月底前完成年度罚没收入任务。提出“实行罚没收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两个挂钩’,即:与各种经费款项挂钩、与年终奖惩挂钩”。河南省工商局、驻马店市工商行政局有关人士证实了该通知的真实性。

新京报发表胡印斌的观点:公众对于通知中杀气腾腾的“加压推进”说法,不免心有余悸。怎么加压,给谁加压?当地的工商户、企业等极有可能会很快感受到这种“压力”,积欠加上新账,将会是怎样一幅乱象?去年11月,河南永城刘氏兄妹贷款买车跑运输,因不堪交通运政部门一再罚款,妹妹刘温丽当场喝下农药自杀。事发后,时任河南省副省长赵建才表示,行政执法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要如实落实;斩断以罚代管和靠罚没收入返还来维持经费的利益链。省领导的表态言犹在耳,而此前,国家多部门也曾一再表示,行政执法经费不与罚没收入挂钩,各地岂能当耳旁风?这一事件被曝光之后,当地一方面应该主动作出回应,步调统一到法律层面;另一方面,也有必要以此为契机,规范非税收入征收,下大力气推进行政执法改革,加快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立法进程,从而阻断执法部门与罚没收入的利益关联,杜绝执法的随意性。

小蒋随想:行政罚款本应实事求是,罚多少款取决于有多少违规违法行为,而不是行政者“想罚多少就罚多少”,这种事压根儿与“指标任务”无关。某些地方与部门非要搞“罚款指标”,是明目张胆地将罚款作为创收门路,是在赤裸裸地将自身异化为“执罚部门”。当罚款数额与执法者的工资奖金直接挂钩,执法者心中想的不会是法,只能是“罚”。一心“执罚”的人,不可能人性化执法,倒是很可能执法犯法。如果在鸡蛋里挑骨头,倘若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罚得百姓怨声载道,地方的官民关系能不紧张吗?某些部门倒是“圆满完成”任务,“执罚者”的工资奖金实现“丰收”,严重受损的却是行政与执法的公信力。这年头谁都缺钱,但财政再吃紧,也不能做杀鸡取卵的蠢事。某些部门与领导明知违法行政的种种弊端,依然在竭泽而渔,只能说明政绩考核的短视与功利。

腐败“重灾区”的染缸效应靠啥来打破?

背景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近日通报,在2013年以来被巡视的21个省份中,有20个省份发现了房产腐败,不少高官落马与房地产业密不可分。“房产”领域仍是腐败重灾区,官商勾结、多占住房、办公用房超标现象十分普遍,且有多地干部子女违规从事房地产开发。

京华时报发表铁永功的观点:房地产市场,为何成了腐败高发领域?这是因为,房地产并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在整个房地产产业链上,还有很多不透明的环节,而且都与权力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典型的如征地拆迁、建设审批等各环节,都有行政权力的深度介入。治理“房腐”,重点仍要紧盯行政权力,减少审批收费环节、减少权力干预,引入公众尤其是利益攸关者的监督,让房地产市场成为公开透明“无死角”的竞争市场。同时,通过不动产登记、房产税改革等制度化手段,让多占住房者无处遁形。这不仅有利于反腐败,还会产生其他衍生效应,比如,让不合理的房价回归正轨。

小蒋随想:交通系统、土地系统、发改委系统……说起腐败分子落马的“重灾区”,往往存在两大共性:一是审批与建设权高度集中,有关领导具有一锤定音的决断权;二是权力染指“油水”丰厚的领域,容易产生官商勾肩搭背、权钱苟合交易。落马“重灾区”的干部前腐后继,一方面说明仅凭觉悟是靠不住的,换人敌不过染缸效应;另一方面,折射出某些公权领域的监管制约总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权力者缺乏约束难免“耍流氓”。高层力推简政放权就是要为市场主体松绑,让权力回归服务的本位;将权力装进监督的笼子,则是使那些失控的权力被降伏可控。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