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网球“一姐”李娜因伤退役,但其奋斗故事已成励志经典—— 

坚持,为了梦想(青春派)

本报记者  马  剑

2014年10月14日03: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制图:张芳曼

  “其实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没做什么特别伟大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为了梦想,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是中国网球“一姐”李娜在正式宣布退役之后,对自己网球生涯的总结。

  没错,就是这个直爽、泼辣而又不失幽默的李娜,创造了中国网球乃至亚洲网球选手在世界网坛的最佳战绩——法网冠军、澳网冠军,世界排名第二……回顾李娜的运动生涯,抛开大满贯冠军的光环,我们会发现,其实李娜只是一个敢于追梦的武汉姑娘,她凭着自己的执着和勇敢,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我,最终实现梦想。

  14岁:早熟

  “振作点儿,一切都会好的”

  1998年,北京电视台采访一位16岁的网球运动员,当记者问她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时,这个脸被晒得黑红的女孩对着镜头说:“我希望能打到职业的前十,我知道这个目标特别难,但我自己会努力。”这个女孩就是李娜。

  李娜的父亲曾经是湖北省省队的一名羽毛球运动员。1988年前后,父亲把李娜送到武汉的羽毛球业余体校,希望女儿能够继续他的羽毛球之路,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

  在练了一年多羽毛球后,一个偶然的机会,网球教练夏溪瑶看中了李娜,并成了她的启蒙教练。谁也没有想到,偶然的相遇,却开启了中国一代网球明星的职业生涯。

  1996年,14岁的李娜进入湖北省网球运动队。但是,李娜最为依赖的父亲此时却因病去世。年少的李娜不得不面对和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以前我以为,人是一点一点长大、一点一点成熟的,但是那一天我知道了,人是一瞬间长大的。” 李娜说。

  父亲去世以后,生病欠下的债得还,操办丧事又要花钱,李娜的妈妈拿不准主意,凡事都要和李娜商量。李娜忽然觉得自己很强大,强大到可以撑起这个家。李娜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妈妈踌躇再三,犹犹豫豫着问她打全运会的奖金什么时候发,因为,妈妈一个人的工资不够还债。“我多打一场比赛,奖金就多一点,就能早一点把家里的债还清。”那一年,李娜15岁。

  生活的重担让李娜一夜间长大,她似乎找到了比赛和前进的动力。1998年,李娜在亚洲少年网球锦标赛中夺得女单冠军;两年后的6月,她与李婷并肩作战,首次参加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巡回赛就获得双打冠军,这是中国选手首度在WTA巡回赛中夺冠。

  回忆起年少时遭受的种种挫折,李娜感慨:“有时候我真想穿越回去,告诉那个在陌生人群中茫然无助的女孩儿:振作点儿,一切都会好的。但有时又觉得不必。那些小磨难和小障碍,最后都被证明是命运指派给我的催熟剂,它们让我学会勇敢和承担。”

  26岁:单飞

  “当你把自己逼到一个极限时,你才会超越自己”

  “网球是一项孤独的运动。当你独自上场,你就开始了一个人的战斗,你需要独自面对所有的问题,独自化解所有的困难,你的团队只能坐在运动员包厢为你鼓掌加油。”对于网球这项运动,李娜这样评价。

  2008年之前,中国的网球运动员还是吃着国家的“大锅饭”,大家一起训练、一起吃住,似乎一切都很和谐。然而,对于进取心极强的李娜来说,那时的生活仿佛是温水煮青蛙,她渴望突破。打了十几年网球,却从来没有体会过真正的职业网球,是她当时最大的遗憾,外面的世界一直在吸引着她。

  网球是一项高度职业化的运动,它对运动员的要求也更高,“大锅饭”对于李娜这样能力强的运动员来说,限制了个人的发展空间。在国际上,一名高水平的网球运动员需要一个完整的运作团队,教练、理疗师、康复师、经纪人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这样的团队一年下来至少要几百万上千万的经费支持才可以实现,而对当时的中国网球来讲,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

  由于发展前途的渺茫,李娜甚至想到了退役。然而,正当她心灰意懒的时候,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却悄然而至。2008年9月,中国网协宣布李娜、郑洁、彭帅、晏紫4位球员可以选择单飞,即成立自己的团队单干。“听到这个消息,我简直欣喜若狂,立刻就去签协议了。”多年后,回忆起这一时刻,李娜依然是激动万分。李娜认为,单飞的政策就是中国网球史上的包产到户。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李娜的训练和生活,将她真正送上了职业化的舞台。

  当然,单飞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因为如果比赛的成绩不好,获得的奖金自然就少,就无法请到好教练,最终也将被淘汰。那时,李娜已经26岁,对职业网球选手来说,这完全是一个可以退役的年龄了。“单飞的队员拥有了更多的赛事选择权,不再一刀切地随国家队比赛,也就是说,以后我可以专心冲击四大公开赛了,这也是促成我单飞的巨大动力。”

  单飞之后,李娜的训练费用、机票、团队开支都自己负担,除此之外,她仍然按固定比例向国家缴纳收入。但这是她心甘情愿去做的,“我希望我们国家的网球事业越办越好,希望有更多年轻、有潜力的新人能够走向国际,能让大家知道东方人也可以拥有一流的体质和水平。我觉得在为国家付出这件事上,付诸行动比喊喊口号更有意义。”

  在李娜单飞后的两年里,她的世界排名迅速进入前十,2011年,李娜在法网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历史性地获得冠军,成为首位获得大满贯单打赛事冠军的亚洲人,世界排名也跃居第四位。2014年初,李娜再获澳网女单的冠军,世界排名则稳定在世界第二的位置,达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

  “只有当你把自己逼到一个极限时,你才会超越自己。”这是李娜对自己的评价。

  32岁:退役

  “淡定,淡定,没什么过不去的”

  任何通向成功的道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李娜也不例外。在实现单飞之后,必须要克服一切干扰、独自上场应对比赛,她不得不面对自己不断起伏的心态,面对那如影随形、一直伴随她运动生涯的伤病。

  在一场网球比赛中,运动员要作出的抉择在800—1200次,这是任何一个体育项目都无法比拟的,它要求运动员在场上必须随时保持全神贯注,也因此给运动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李娜在自传中写道:“当你打球时,你不仅要对抗对面的对手、周围的观众,更重要的是对抗你自己。通过网球,我每天都在不断地挑战自己。”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有些人是难以承受后崩溃,而李娜则是越挫越勇。

  膝盖积水是很常见的运动损伤,很多运动员都受到这种伤病的折磨。一般情况下,只要积极进行针灸、按摩、中药、理疗等治疗,避免过度劳累,就可以治愈,但这看似简单的治疗过程对职业运动员来说却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职业球员的比赛时间都是按周来计算的,有时刚刚打完比赛就要乘坐最近的航班飞赴另一个国家准备下一场比赛,密集的赛程安排让运动员根本没有机会喘息。而对于膝盖的伤势,李娜也只能边治边打。

  2008年,膝盖的伤势不能再拖了,医生要求李娜尽快进行手术,李娜也第一次在慕尼黑经历了手术、康复这一痛苦的过程。那次手术大概做了一个多小时,等李娜醒来时,她看见自己的腿高高地跷在床头,有根管子从腿上伸出来,另一端接着一个用来排淤血的袋子。第三天,医生要把插在她腿上的管子拔掉。虽然事先警告过会有点疼,但当医生拔下管子时,李娜瞬间疼出了一身冷汗,“那种感觉就像生生从你身体里抽出一根骨头似的。拔完管子,我足足休息两个多小时,才慢慢缓过来。”

  正是在这些伤病的陪伴中,李娜艰难地获得了2011年的法网和2014年的澳网冠军。然而,由于年龄的关系,她的身体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伤病最终也导致李娜告别自己奋斗多年的网球赛场。对于自己遇到的这些坎坷,李娜似乎很淡然:“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沟沟坎坎,身在局中,你会以为自己过不去了。如果你能灵魂出窍一下,让自己站在半空,或者穿越到几年以后,再来和当时的自己说句话,估计你很可能想说,淡定,淡定。没什么过不去的。”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14日 19 版)
分享到:
(责编:白宇、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