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燕赵晚报:“用公家东西是有本事”的病根急需铲除

王捷

2014年10月09日10:13    来源:燕赵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用公家东西是有本事”的病根急需铲除

  中央八项规定自2012年12月颁布,从一年多的落实情况看,作风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令行并未禁止,为何依然有那么多党员干部胆敢顶风违纪?顶风违纪现象说明了什么?专家认为,这种心态的滋生有较普遍的社会基础。在一些地区,如果你是公职人员,花自己的钱、用自己的车招待朋友,就会被认为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相反,你越是用公家的东西,别人就越会觉得你做人有本事。(10月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笔者作为生活在官场和社会底层之间的人员,深感这种风气的存在。在基层社会,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混得怎么样?”这是很多不经常见面的朋友、同学、战友偶遇时的问候语。对于体制外的人来说,听到这样的问候,当然是指个人创业如何,但是,对于体制内的人而言,这样的问候意味着官当得大不大,手里有没有实权。

  具象而言,对于在体制内“混”的人来说,如果没有当官,没有实权,就会觉得没有脸面。那么什么是实权,什么是有脸面呢?在八项规定出台以前,所谓实权和有脸面,小而言之,就是能否签单吃饭、在宾馆签单开房等。这种实权有什么用呢?一是体现一个人的身份,在单位有地位,说话算数;二是可以惠及亲朋好友,吃喝拉撒不用个人掏腰包,亲朋好友也不必有太多的压力——反正花的是公家的钱。

  专家的说法虽然只是蜻蜓点水,但抓住了要害,不但是体制内的官员深谙实权的好处,而且亲朋好友回去以后也可以为其唱赞歌、贴金,帮其提升人气指数。这种不良的病态风气助长了官员的虚荣心。而且,有的官员也“想通”了,反正花的是公家的钱,又不用个人买单,也不用个人承担任何责任,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而当有实权的官员用公家的东西用于众人之后,口碑上升了,支持率高了。于是“用公家东西是有本事”就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结果,亚腐败没有减少,只有更严重,“四风”也就疯狂地刮了起来,政府的招待费逐年攀升,实在没钱了,就打白条。

  “用公家东西是有本事”信条的背后,是挥霍和浪费公款,透支政府诚信,侵蚀了党的肌体,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必须坚决铲除。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王倩)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