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副市长郭宜品涉嫌受贿“失联”40多天,已被列为网上追逃人员。对于一个副厅级问题官员“人间蒸发”,当地纪委干部气得拍桌子。
反腐高压下,涉腐干部悄然“消失”,着实令群众气愤质疑,更透露出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履职不力。事实上,郭宜品“有问题”早有不少线索,究竟是有关方面“后知后觉”,还是有人“视而不见”,耐人寻味。
郭宜品曾经主政伊川县长达7年,此间政府主导的征地拆迁,常由与郭宜品交好的地产商开发建设,双方形成利益交换“在当地尽人皆知”。此外,郭宜品还被指帮助亲戚在市政工程中不当得利。有人举报郭授意亲戚参与一项路灯招标项目,并高价中标,牟利超千万。还有,伊川县先锋渠更换汉白玉栏杆的项目没有公开招标,施工的也是郭宜品的亲戚……
当地“尽人皆知”的权钱交易却迟迟没有查办,有人举报郭宜品帮亲属谋私反而被抓,与其说是监管的“反应迟钝”,倒不如说是同级纪检的失灵与上级监察的缺位,甚至存在一些“帮凶”助纣为虐。
郭失联后,警方才发现其妻早已通过当地公安的关系,办理了假身份证件,不见踪影,郭的孩子也早在国外。至于郭宜品是否也办理过“假的真身份证”并借此开溜,仍在调查中。说到底,郭家人早有逃跑准备,为其提供多个身份的则是“当地公安的关系”。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如果领导与其家属“搞”多张身份证,不轨之心昭然若揭!有公安人员为腐败领导办假证,既是执法犯法,又难掩“同犯”嫌疑。去年房姐事件曝光后,各地曾清理“一人多证”,郭家人为何“未查出”?还有多少“多身份证”干部仍在潜伏?
有消息称,郭宜品可能是在与某省里官员正常人际交往中“偶然察觉”到不对劲,进而溜之大吉。相对于郭宜品的“高度敏感”,有关方面即便在开始调查郭的问题时,似乎还是“神经大条”。否则,怎会“不小心”走漏风声?更令人质疑的是,警方“悬赏”捉拿郭宜品的奖金只有区区500元,让人纳闷有关方面缉拿腐败嫌疑人的“重视程度”以及鼓励举报的“诚意”。
郭宜品最终能否被抓获归案,还有待时间证明。但面对已然暴露出的监督漏洞与协同犯罪,堵漏、追责显然不能再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