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观点1+1

“嫖娼被抓必因得罪人”,惯性阴谋论何解?

蒋萌

2014年09月18日16:0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嫖娼被抓必因得罪人”,惯性阴谋论何解?

背景 :导演王全安嫖娼被抓成为舆论焦点,令人诧异的是,有些人并没有去谴责名导演的嫖娼行为,而是猜测议论“他肯定是得罪谁了”,不然这么隐秘的事,怎么会被群众知晓举报并被警方抓住呢?

中国青年报发表曹林的观点:“肯定是得罪谁了”的习惯性想像,深深地浸染着阴谋论的盲疑思维,背后是对法律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是“信阴谋不信法”的深刻体现。中国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都生活在人治思维下:不是制度之下的治理,而依赖于某个人的意志,有人凌驾于制度和规则之上操纵、玩弄着规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制度只是个人手中的橡皮泥,想捏成啥样就捏成啥样,想怎么整人就怎么整人。要消除“肯定得罪谁了”的焦虑,需要提升法律的权威,增加人们守法的自信,也需要矫正弥漫于人们心中的刻板思维。从人治迈进到法治时代,需要将公权力关进笼子,也需要大众尊重事实和法律,尊重依据事实和法律程序作出的裁决,不要什么都往阴谋和斗争上想。

小蒋随想 :既然承认惯性思维的存在,就应当意识到,从扭转性的刹车开始,到实质性的思维变化,需要时间来“制动”,也难免存在一定“刹而未止”的距离。面对一些人仍相信人治的存在,不能轻蔑嘲讽,而应对照是否还存在“权大于法”。雷霆般的反腐与严打固然令人拍手称快,但我们更应注重长效约束与监督机制的贯彻落实,切忌回到一阵风治理的老套。一些“大老虎”落马后,高层明确“反腐永远在路上”,更是在告诫各级干部反腐没有“封顶之作”,无论是谁,无论是何身份,只要违法乱纪,都将自食其果。也只有通过时间的磨砺与检验,通过无可置疑的依法行政与治国,人治思维才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法治思维才会步入惯性轨道。

“被警卫打伞”,县官与百姓共命运吗?

背景 :河南新乡获嘉县副县长吴振福身陷舆论漩涡之中,原因是有网友发帖称他9月11日在与抗议污染企业的公众对话时,有民警为其“持枪打伞”。县政府回应说,打伞不假,但民警手持的并非枪支,而是对讲机。吴振福本人9月17日在政府的官网中也做出了较为诚恳的书面道歉。

环球时报发表王宏伟的观点:在中国古典文化中,伞盖是仪仗的组成部分。当警察有意或无意地为领导打伞时,公众可能想到的是高高在上的等级与特权。在愤懑之中,一些人将情景夸张为警察“持枪护卫”。枪是暴力的标志。它与象征权力的伞结合在一起,其意味不可谓不深长。我们相信,这应该是公众或媒体的误解。但其背后反映出的情绪是真实的,即仇官与仇警。和谐的官民关系需要政府正确行使公众赋予的权力,为民谋利,而不是与民争利、高高在上。政府必须努力做到知民情、晓民意、了民愿,为公众表达合理的利益诉求建立通畅的制度性渠道,给他们排忧解难。

新京报发表敬一山的观点:副县长有没有在其他场合对市民表达歉意,我们无法定论,只是按常理推断,如果他能始终如此及时回应舆论关切、保持谦恭姿态,一个化工厂气味污染事件,断不会如此。一个“被撑伞”照,就让副县长无比紧张,或许是因为伞公然打在他的头上,引起舆论风潮之后,极可能影响到他的个人形象和仕途,所以极尽谦恭。而化工厂污染的出现,抗议活动的失控,又该追究谁的责任?也只有把问责的“大伞”罩住具体官员,才能让他们今后遇到类似事件时,像“被撑伞”照曝光一样紧张。

小蒋随想 :执政党与政府要想获得最广泛的民意支持,必须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一些地方之所以官民关系紧张,就在于某些行政者给人的感觉是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有的与民争利,在征地拆迁中侵害群众利益;还有的是袒护不法企业与老板,致使地方环境严重受损。再加上,一些干部平日里官气与架子十足,某些政府机关的做派犹如“衙门”,不时还曝出官员腐败丑闻,群众能不怨声载道吗?本例中,副县长站在群众对面,还有警察护卫打伞,从感观上恐怕就与群众不在“同一阵线”。而且化工厂污染事件发酵多日未解决,一味要求群众理性平和“不给领导添麻烦”,可能吗?李克强总理指出,“对存在的问题,政府要先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这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责任。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