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为扭转优质生源流失,重振恩平教育事业,澳门恩平同乡会会长冯活灵回乡设立高考专项奖励基金。该奖励基金总额3000万元,用于奖励2015年至2021年间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考生及相关教职人员。考上清华北大,恩平考生不仅可以获100万元奖金,还可获赠洋房一套。恩平市还设立促进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对办学业绩突出,绩效考核优秀的学校进行奖励。
设立高考专项奖励基金绝对是件大好事。教育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是能用自己的钱实打实地办教育,确属难能可贵。当下,有些富翁借慈善之名四处做秀,投钱的目的绝对是出于私利。另外,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也没能真心真意地把更多的财政份额用于教育。相比之下,冯会长有眼光、有魄力,关注家乡教育事业的热诚,值得钦敬。
但是,这笔专项奖励基金的用法却着实值得商榷。按理说,冯会长自己的钱,想怎么投怎么投。但是,投资总要考虑结果,要考虑投资的目的是否能最大限度得以实现。于是冯会长也许应该再作斟酌:3000万元的这笔资金,重赏给个别能考上北大清华这两所名校的学生及相关教职人员,就能提振当地的教育事业了吗?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再到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校园,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真正扎扎实实地搞教育,就应该从源头抓起,惠及更多的师生、把教育环境搞好,而不是抓住个把状元大做文章。热炒个把学生被名校录取,极有可能为“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推波助澜。甚至,把北大清华的录取视为教育成功的标志,这种思维,多多少少有短视和荒唐之嫌,甚至有功利的意味。
这里凭空推断冯会长有“状元”情结,可能有些武断和不公平。但是,事实上,恩平当地目前众多学子中,来日能够取得成就、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真未必就是这几个在高考中被北大清华录取了的人。100万元人民币加上一套洋房的重赏,有可能仅仅导致当地报考北大清华的考生增多、为了高考拼命的学生增多,但并不意味着当地教育质量有飞跃,更不意味着更多的人才被发掘、被激励、被扶助。这种奖励方式,确实抓人眼球,但也有可能会贻人笑柄。这样的结果,相信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