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道德捆绑”怎成公交让座“嚣张底牌”?

苏三

2014年09月05日14:4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9月4日下午1时许,武汉801路上,一位坐在老年座位上的年轻人因没让座,遭几名老人暴打。事发后,汉阳警方到达现场将其带离公交车。

据介绍,事故起因一方面是年轻人不肯让座心有怨气,而另一方面是因为碰撞引发口角,致使事件进一步恶化,引发了挥拳相向的恶果。双方都有责任,从道德的范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道德的约束也有其弊端性,道德捆绑变相的成为了受其“保护”、“偏爱”个体的“嚣张底牌”,因不愿让座而引发的道德悲剧频频发生,让很多人有口难言。

如今,公交代步已经成为出行的主流,公交车呈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超载现象已稀疏平常,也给城市交通安全及公民个人安全带了了巨大的隐患,为确保老年人及弱势群体的出行安全,公交车上大多都设置了老年人专座,让座本是件好事,尊老敬老作为伦理道德的必然产物,是每个人应该保持的行为态度,但道德的捆绑却把这件自愿“谦让”的好事变成了“不得不做”。让座,只是一种美德,从来不是一种责任,我付钱坐车,有权利不把自己拥有的座位让给别人,不论对方是老人或是伤残病痛。而在公众的道德意识中,似乎让座是一种必然。

记得甄氏有句“名言”,“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同理,部分人愿意选择遵从道德,做出适当礼让行为,而另一部分人也有权行使自身的权利,拒绝谦让。其实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有着乐于奉献的精神,而偶遇突发状况,例如身体不适亦或旅途、工作过后的疲惫,不愿将座位出让,便会遭到谴责,甚至被“挥拳相向”,这是“道德捆绑”下的恶果,违背了谦让的本意。部分老人甚至在面对“让座”之时体现出“理所应当”的态度,毫无感恩之心。

面对如此“小事”,相关部门却不能“小看”,其背后隐藏着“道德扭曲”的社会状态,亦向城市交通敲响了警钟。“道德捆绑”违背了社会的公平,曲解了道义的本真,如此“无奈”其实可以通过增加公车班次,增加公交车座位,以及限制乘车人员数量等方式进行各个击破,既确保了乘车安全,也避免了“道德冲突”。相关部门还需从长计议,别再让“道德捆绑”在引发血的教训。

分享到:
(责编:李嫣(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