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北京晚报:一篇正在构思的寓言

苏文洋

2014年08月27日15:14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一篇正在构思的寓言

  一直想写一篇寓言故事。故事大意是:有一户人家的宅院,墙上破了一个大洞,偷儿们出入自由,经常到屋里作案行窃。主人请了各方面高明之人出主意,想办法,消灭隐患。有人提议多装灯,有人提议安摄像头,有人提议设陷阱,有人提议加派管家,有人提议给捉住的小偷公开曝光,还有人提议凡是进入屋里的人一律宣誓:决不私拿主人一分一厘。更有人出书、写论文,大谈以德治贼,对偷儿们进行感化教育。也有人提出,是否把墙上的漏洞补上。主人摇头坚不同意,并表示漏洞是祖宗留下的,除了这个不能补之外,其他办法都可以大胆地想,大胆地试。

  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寓言故事层出不穷的文学时代。那个时代的人,大概喜欢有话不直说,寓教于乐。或者是那个时代的人有话不能直说,只能通过寓言故事拐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现代的人,不大喜欢寓言故事,因为真实的故事比寓言更有意思,也让人不用劳神费心琢磨其中的意味。

  近日出外,有一周时间没有认真读报。回家补课,发现一则新闻,可以佐证我上面打算写的寓言故事并非纯属虚构。

  新华社8月22日报道:受社会不良因素诱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存在漏洞和相关监管制度缺失等因素影响,职务犯罪低龄化现象日趋明显,屡见不鲜的干部贪腐“35岁现象”令人担忧。

  记得大约20多年前,那时候因为有些一两年后就要退休的老干部贪腐犯罪,有媒体或专家提出“59岁现象”。有些地方或许出于预防“59岁现象”的考虑,纷纷让老干部实行男58岁、女53岁退居二线,给年轻干部让出岗位。

  事实证明,干部贪腐与年龄关系不大,老的贪,少的也一样贪,人性使然,并不因为干部队伍年轻化了就不贪了。据我观察,现在的一些年轻干部贪腐比起“59岁”的胃口更大,胆子也更大,头脑里更少顾忌。“59岁现象”大多还是临近退休才开始贪腐,贪腐不了几年就下台了。“35岁现象”可不得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揭露,及时消除,他们极有可能一直贪腐二三十年,危害之大,难以想见。

  仔细分析一下,新华社报道所讲的“受社会不良因素诱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存在漏洞和相关监管制度缺失等因素”,最根本的还是后面两条因素,至于社会不良因素并不是第一位的。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这种“不良因素”。外因永远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把漏洞真正堵住了,缺失的监管制度建立起来了,不管干部是59岁,还是35岁,谁也不敢贪腐,不想贪腐,不能贪腐。

  既然大家都知道选拔任用管理有漏洞,也都知道相关监管制度缺失,为什么不能够在这些方面狠下功夫,多研究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比如说,媒体舆论如何监督干部防止腐败,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破题。一些地方的“一把手”、“二把手”官员腐败,几乎没有一个是党报党刊首先发现问题的,同级的、下一级的官员不能发现、不想发现、不敢发现,可以理解,上一级的党报党刊也无所作为,这就让人难以理解。当然,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那些“小官巨贪”,村级干部贪腐也缺失媒体舆论监督。预防腐败,媒体舆论缺失缺位缺声,或多或少让那些进屋作案的“偷儿们”会觉得宅院不仅有漏洞,主人的看家狗也不会叫。当然,看家狗为什么不叫,这又是一篇有待构思的寓言。 

分享到:
(责编:李嫣(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