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羊城晚报:移动电源是移动的危险

何 龙

2014年08月26日15:35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移动电源是移动的危险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记者近日对市场上常见的移动电源(也叫“充电宝”)展开了质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共采样32批次产品、224件样品,竟全部存在质量风险问题。 移动电源虚标容量如今已是尽人皆知的潜规则。业内人士表示,所有的移动电源容量一般是80%标注值。也就是说,标注10000毫安的,一般只有8000毫安,有的甚至更少。

在人人用手机,手机电池又普遍不耐用的今天,充电宝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备用电源。庞大的市场催生了各种各样的移动电源厂家。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国内移动电源市场已经达到了3000万台以上。

虚标电源容量只是量少了,更为可怕的是,这些移动电源在质量上存在大量的猫腻。检测人员发现,这次抽检的32批次充电宝主要存在“容量虚标”、“输出电压过低或过高”以及“重物冲击可能短路自燃”等安全风险。

如此之多的“带病”充电宝伴随在人们的身边,无疑都可能成为定时炸弹。近两年已经发生多起充电宝起火、自燃、爆炸的事故。不难想象,当这些事故发生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发生在飞机上时,那将是一种怎样的灾难。

目前,广州地铁公司已提出在地铁请勿使用移动电源的建议,但这个建议很难得到乘客的采纳。民航部门对乘客携带移动电源的数量和容量也有限制,并规定不得托运,可是劣质充电宝无论数量和容量多少,都不影响它燃烧爆炸所产生的杀伤力。

劣质移动电源是移动的危险。面对广泛存在的隐患,我们自然又想起了监管部门:这些移动电源是如何获准生产和销售的?劣质电源在实体店和网店上售卖时,难道都无人检测鉴定而处于无政府状态?

与其他安全问题一样,充电宝目前也没有相关国家标准,更没有建立全国性的产品风险伤害案例数据库。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对充电宝这样应运而生的新产品,国家标准难于同步建立,慢一两步也算正常;但“国标”跟进新产品总是步履蹒跚望尘莫及,则说明管理部门对新事物的反应极度迟钝。在许多问题上,我们的管理部门就像救火队员,一直处于闻警出动的应急状态,永远在做“灾后工作”,就是缺少安全预见和事前检查。 在这次质量检测中,有32批次产品、224件样品都不合格,但从报道中,我们只看到“爱比酷”、“迈特威”、“去哪儿”、“傲宇”等几个特定型号移动电源因虚标容量被点名,还有哪些牌子有问题,尤其是质量问题,我们还不得而知。

被检出问题的所有产品,本应让它们上“黑名单”;对查出的“山寨”厂家,也该让它们关门;对已经销售出去的产品,更应实行从哪里买来的就退回到哪里去,以断绝后患。但现在的劣质产品似乎也有“隐私权”,每次发布相关消息时都语焉不详。

每当出现食品产品质量问题,人们都千呼万唤监管部门,都质问他们到哪里去了,但很少见到有人应答,更罕见责任追查和追究。监管机构无人监管,这才是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劣质移动电源泛滥,是不是也要等成灾之后才开始紧急追查行动?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分享到:
(责编:袁璐、王倩)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