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评:有感于习近平提出的“贴身紧逼”

李斌

2014年08月20日14:2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习近平同志在谈到狠抓落实、督促检查要抓到位的问题时,强调要“强化督促考核机制,实行项目责任制,分兵把守,守土有责,主动出击,贴身紧逼”。

“贴身紧逼”,一个经常出现在足球和篮球解说中的专业词,居然被引用到了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中。这有什么深意?又释放出何种信号?

应看到,改革行至今日,其难度、深度、广度,已远超以往。尤其是,在关键领域、关键部门、关键行业都或多或少“埋伏”着一批既得利益者,改革要触动他们的奶酪,难上加难。而且全面深化改革涵盖广泛,能否真刀真枪地推进,取决于落实的质量。再英明的改革设计师,再细致的改革施工图,如果下级在执行上不配合,在落实中打折扣,改革成果也只是会南橘北枳,到头来事与愿违。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简政放权又有新动作,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加速统合,多个领域改革已经出台方案或者着手实施,而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像垄断行业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至今仍不见推开。固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由点及面的渐进过程,但总雷声大雨点小,光听口号不见行动,就不是改革程序上出了故障,而是改革落实上有纰漏。

没有翻不过的大山,也没有闯不过的难关,决定因素就在于人的积极主动性。如何打破一些领域的改革僵局,将改革航船推入到广阔水域?如何兜紧改革底线,确保改革依靠人民展开而不是与民争利?改革不落实、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集中到一起就是推进改革的责任问题。理顺改革责任,就需要督促检查。有监督才有落实,有什么样的监督就有什么样的落实。“贴身紧逼”,无疑开创了一种新的监督方式和落实方式。

和比赛中的贴身紧逼相比,督促检查中的贴身紧逼更需要主动引导、科学指导,以更好地向前推进改革。这意味着要善于专注成效而不是原地踏步,精于辨别真伪而不是误入歧途,敢于追究责任而不是掩盖瑕疵,勤于深入一线而不是坐等报告。只有贴身紧逼,那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招数,那些捱过一日是一日的懒惰,才不会再有瞒天过海的机会,而那些因为误读误解、能力有限造成的改革停滞不前,也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纠正。

中央对贴身紧逼的特别强调,是为了确保改革方案、改革行动、改革成果都能得到严格把关,既显示出推进改革的决心,也显示出眼里不揉沙子的狠心,更显示出科学部署改革方略的睿智。这种政策深意,一定能形成对不敢改革的怯懦者、不去改革的自私者、变相改革的违规者的有力震慑。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只有确保更多的改革项目圆满落地,改革才更可能接近成功。做好“贴身紧逼”,改革才能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