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长江日报:选择性禁商 不免擦枪走火

然玉

2014年08月18日09:04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选择性禁商 不免擦枪走火

16日,一对北京夫妻在乌镇景区旅游时,遭到保安殴打。夫妻俩购买了景区内民宅商户的雨披,保安要求他们退还时,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当地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发生肢体冲突,是因为乌镇景区内有“禁商”规定。乌镇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曾透露,为了不让古镇变成小商品市场,公司不允许当地百姓自由开店。在景区内,一旦发现违规经营商户,将进行规劝和制止。(8月17日《京华时报》)

谁能想到,以“捍卫原生态”为噱头的禁商政策,竟让游客遭殴打。古镇拒绝过度商业化,当然很可以理解。但这种原生态不是管理秩序,诉诸暴力手段,更让其变味,“捍卫原生态”无异于皮相,看上去更像争夺利益。

在乌镇,禁商规定由来已久。然而,我们并不清楚,看似霸道的禁商要求,是如何得到贯彻执行的?是依靠经年巡逻查禁,形成的高压严打的架势,从而让小镇百姓就范?抑或是,签订协议、事先约定,以景区收益分享等经济激励,来换取当地居民的彻底支持?

古镇旅游业,要不要规避过度商业化气息,本身也不过是一种商业化考虑。靠严格禁止居民营商,才能捍卫乌镇的原汁原味,这显然过于偏执。从多年经验来说,古镇的开发和保护是一种互为表里的关系,商业化的方式固然会破坏一些原生态,但却也为古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可能性,即也是对它的一种保护。

一面禁止居民开店百姓经商,另一面却大建商铺高价拍租,乌镇旅游开发公司采取排他性的专营模式,有效地规避了内部竞争压价,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当地租金推至高位。更精明的是,掩藏在“保护古镇原貌”的幌子下,此一疑似“价格垄断”的行径,也似乎变得冠冕堂皇起来。当地居民能否从中分得一羹,外人很难得知。但陆续发生的居民贩售事件或可说明,现有的利益分配方案,并未深孚众望。

说到底,古镇的良序发展,终究要仰赖古镇人的戮力同心,仰赖由市井百态所建构的、有生命的生活图景。过于露骨的资本算计,过于激进的管控清理,只会抽离古镇的原本魅力,招致游客反感而已,也会让“禁商”摩擦不断。

分享到:
(责编:李嫣(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