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北青报:为无籽水果辟谣要用群众语言

罗志华

2014年08月18日08:34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为无籽水果辟谣要用群众语言

近日,“无籽水果或含避孕药”的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对此,有专家辟谣称,之所以可以做到无籽,是因为在水果成长过程中,使用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以抑制种子发育。而另一专家则解释,避孕药是人体性激素的类似物,只有在人体才能被识别,植物缺乏相应受体以及信号途径,完全无法发挥作用,避孕药催生无籽水果缺乏科学依据。

水果好吃,但果籽很讨厌,吃起来不痛快。而无籽的西瓜、葡萄、蜜柑橘等水果,之所以销路好,与它们吃起来方便不无关系。如今,一个“无籽水果或含避孕药”的帖子,可能会让消费者感到担心,怕一旦多吃了这东西,自己出现吃避孕药一样的副作用。

这样的担心的确属于杞人忧天,但也毋庸置疑,这个帖子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一是水果、避孕药等都与民众接触紧密,容易引起民众的热议。另一方面,这个帖子暗含极具欺骗性的逻辑:避孕药可致人“无子”,水果无籽,水果可能使用了避孕药,其中,人和水果的概念被偷换。但老百姓只认一些简单的道理,不想去思考帖子的逻辑是否严谨。因此,这样的帖子反而很容易被热传。

与帖子逻辑上的谬误相比,专家的解释显然更加科学、严谨。但同时,原帖接地气和通俗易懂,却是专家的解释无法比拟的,专家的观点很难无障碍地直达民众心田,并最终说服他们。专业性知识不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说出来,民众一知半解,甚至完全摸不着头脑,无法打消民众的顾虑,消费行为可能仍会受影响。

有意思的是,许多网上热帖的知识虽然错误,但网民似乎不怎么在意它的对错。而相对严谨的专家解读,虽然更可靠、更权威,但却不容易让民众接受。这是因为,网帖的发布者更了解民众,更愿意借用一些生活热点、用群众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而专家的语言以及思辨方式,与群众相隔遥远。专家的“权威性”解释虽有高度,但如果不接地气,民众就容易跟风传播那些离他们近的热帖,甚至只要感兴趣,就不愿意问是非。

可见,为无籽水果辟谣,光用科学知识不行,还得尊重群众习惯、使用群众语言。其他方面的辟谣也是如此,将群众语言和科学知识两者结合在一起,既保持理论高度又放低身段,如此才能让科学知识无障碍地走近民众。

罗志华(广西 医生)

分享到:
(责编:袁璐、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