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看谣言如何一步步成为“过街老鼠”

凡溪

2014年08月15日09:5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近年来,一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总有谣言流传,给社会带来负面效应。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后,本报记者曾整理出13大谣言,这次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记者观察发现,谣言的土壤在逐渐消解,辟谣已形成合力、渐成自觉。(8月14日 人民网)

谣言通常是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带有很强的迷惑性,在网络信息时代传播速度极快。缺乏事实根据的谣言总是消极的,它危害社会,中伤国家,在许多情况下,流言蜚语往往成为不诚实的人的政治斗争的手段和工具;它可以使原来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变得互相猜疑、倾轧、紧张;使原来比较稳定的社会秩序变得十分混乱,变得人心惶惶。由于它具有混淆舆论的功能,往往造成极坏的影响。

通过前段时间公安部净化网络空间,整改不合格网站,抓捕造谣知名大V人士,网络空间已经很大程度的得到了净化。回想芦山地震发生时谣言满天飞,到这一次云南鲁甸地震,谣言已经没有集中在谴责行政机关的行为上了,而是散播一些虚假的诈骗募捐消息上。谣言没有满天飞一方面是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网络实名认证平台对虚假消息进行辟谣,当然,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机关的公信力得到壮大;另一方面也是网民在自然灾害后,面对这类格式几乎如出一辙的谣言时,擦亮了双眼。

什么“豆你玩”“姜你军”这类造成物价哄抬的谣言,对货物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比如,在2011年3月,受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影响,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中国多地发生群众抢购食盐的事件,而这一切都源于一则“食盐能抵御核辐射”的网络谣言。“抢盐”闹剧不但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甚至闹成了国际笑话,被外国媒体广泛报道,给国家形象造成了损害。

其实,在这次云南鲁甸地震有关部门对谣言的处理可用“及时加权威”来形容。在谣言在广泛传播之前就迅速得到证实为虚假消息,网民在面对这类消息时也是警惕性十足,网络素养在不断的网络不清不明事件中得到提高。在这个“后方战场上”,谣言的温床似乎已濒临土崩瓦解,谣言自身也成为了“过街老鼠”。而这一切都是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共同努力。 

分享到:
(责编:李嫣(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