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河南遭遇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8月4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组织实施平顶山市应急调水,但据媒体报道,平顶山市并未按照国家防总的实施方案借用湖北省清泉沟临时提水泵站,而是自己架设泵站。
国家防总要求河南、湖北两省“团结协作、克服困难”,但协商过程看起来并不顺畅。起初是怀疑河南不愿花钱,而河南方面称,主要是因洽谈时对方提的条件很高,还有调水成本、距离的综合考虑。愿不愿花钱或许是这则新闻一大亮点,但更应该看到的是,这场关于抗旱调水的争执中体现更多的是地方“策略”。
有媒体以“地方博弈”形容这一调水过程。地方之间商量调水资金、方法、条件等各种问题,有综合考虑,但总之是以地方发展为出发点。调水沟通的过程中,水资源的归属意识极其明确,用水要满足什么条件,付出怎样的成本,成为一个议价过程。
传统意义上,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代表,水资源在观念上是“全国一盘棋”,“团结协作、克服困难”靠的是国家工程,调水表现为一系列国家用水规划。这种国家总工程模式,确保了水资源全国各地协调,体现了强大的国家资源动员能力。今天,从国家计划主导的大建设时代,走向了市场经济时代,水从国家资源,慢慢变为经济资源,更加强调成本、经济效应等。水资源的调度,要算算一笔经济账,调水慢慢从国家工程变为“地方博弈”。
在这个背景下,“水权”意识可能比以前更明确。从无条件地调水周济,变成有条件的“借调”,可以看到水资源有明确归属,地域性更强烈。由此而来,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了不少地方工程,表现出自给自足的倾向。据悉,清泉沟临时抽水泵站是襄阳市今年4月架设用来抗“春旱”的,襄阳市为架设清泉沟临时提水泵站投入超过1000万元,地方投资的成果要外借,少不了有自己的考虑,于是提出了重新加水泵、重新拉线供电等要求。而想要借用泵站的平顶山,也在“精打细算”,是借用外省水利设施还是干脆自给自足,舍近求远还是就地取材,起初也有斟酌。
平顶山调水的“协商”结果,是平顶山自行架设了泵站,做出了更低成本的选择,呈现出带有明显市场化特征的博弈效果。而在成本考量的背后,不同地方为自身发展争取最大利益的趋势尤为明显。无论是对本地水资源、水利项目的珍重,还是希望凭借自身力量摆脱水资源的对外依赖,都传递出地方在观念上的转变。
这种地方之间的利益博弈之势,正成为水资源分配上的一个新动向。地方为争取各自的“水权”而展开积极主动的沟通协商、明确要求相应的利益争取,那么今后是否会影响国家水资源的整体规划、开发利用?从国家资源开发的角度看,这又将是一个新的问题。
当初 “南水北调”作为国家级工程,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工程可能无法轻易忽略地方博弈的现实因素,不再可能是一个伟大设想立马兑现为一纸蓝图、现实工程,“由不得地方”。水资源,作为地方利益考虑,将成为国家资源调度无法回避的一个因素。地方之间越来越激烈的“水权”竞争,提醒着国家资源规划调度将有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