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毕业季。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只要不是到机关当公务员或在国企就职,找到工作后还得每年花钱,帮自己的档案“安”个家。据专家估算,全国每年人事档案收保管费至少达数十亿元。记者查询发现,全国尚无一个省市公开过档案保管费的具体使用、支出细目。(8月12日《京华时报》)
档案保管费的全称叫“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根据2012年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12]3882号),该项收费将在三年后,即2016年起被取消。现在需要追问的是,这项收费账目为何长期不见公开,还有多少类似收费账目秘而不宣?
按理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后,各地有关部门应主动公开档案保管成本以及档案保管费收支账目。遗憾的是,从未见主动公开。而今有关部门只是表示,档案保管费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收费统一上缴财政,所需档案管理经费由财政部门每年下拨,并没有针对舆论质疑详细回应。
即使档案保管费到2016年自动取消,公众仍然想知道,过去多年各地档案保管费的收支情况,尤其是想知道有没有被截留、挪用、贪污?
其实,不仅各地档案保管机构有义务公开收支账目,而且各地人社部门也有责任公开相关信息。另外,如果各地提交审议的财政预算决算能编制得更细一点,人大审议时也应该能看到档案保管费的收支情况……现实的情况是,这项收费的账目一直成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
关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开报道中经常看到的信息是,从国家有关部门到地方政府,要么取消一批收费项目,要么降低一批项目收费标准,要么要求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既是转变政府职能,也是为企业为社会减负,值得肯定。但是,却不见公开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收支情况,让人难以理解。
鉴于包括档案保管费在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关乎企业和公民的经济负担,也关乎收费机构和主管部门的公信力,因此,有必要详细公开每一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收支账目,让公众看看某些收费项目是否收得合理,用得合法,收与支是否受到严格监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