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齐鲁晚报:一路两世界是“待遇鸿沟”的缩影

娄士强

2014年08月12日13:13    来源: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一路两世界是“待遇鸿沟”的缩影

  表面上是穷与富的对比,实际上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悬殊落差。这既需要地方政府加快发展,提高财政投入能力,也需在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上做调整,多一些雪中送炭的举措。

  所处的行政区划不同,居民的生活水平往往也存在巨大的差距。河北涞水县蘧家磨村和北京房山区郑家磨村,一路之隔却恍若两个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样本。“这边饮水靠打井,那边自来水通到户;这边每月养老金55元,那边涨到了350元……”

  影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因素很多,存在穷与富的差别也是正常现象。不过,一路之隔的井水与自来水,相差近7倍的养老金,表面上是穷与富的对比,实际上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悬殊落差。不同地方的整体经济水平和地方财政能力对此确有一定的影响,但关键问题在于把有限的钱花在哪里,是否把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上。

  当然,蘧家磨村未必是“待遇”最差的,和神木等号称实行“免费医疗”的地方相比,郑家磨村更说不上是最好。或许是因为两个村只有一路之隔,更容易被拿来对比,若是放眼全国,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地域差异还会更大。的确,影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原因很复杂,特别是考虑到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一刀切”地均贫富并不现实。不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以及供水、供电、交通道路等公共设施对民生起到的是托底作用,是必需品而非奢侈品,这些公共资源也应当均等分配,不应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别化待遇。

  像蘧家磨村和郑家磨村这样的鲜明对比,与所处行政区划不同确有一定的关系,但完全归因于此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大河没水小河干,但大河有水小河也未必是满的,关键问题在于有限的财政资金流向了哪里。很多像蘧家磨村这样还在为脱贫努力的地方,所处的城市也大多是高楼林立、设施齐全的,甚至一些国家级贫困县也被频频爆出建设了“高大上”的行政办公大楼。由此看来,在基本公共服务上的落差,不仅仅是财政盘子的大小问题,很多时候也与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息息相关——是更重视雪中送炭,还是更在意锦上添花。

  一路之隔两世界,因为不同的身份注定不同的命运,这是显失公平的。要想缩小差距,公共财政资金要向民生短板倾斜,这既需要地方政府加快发展,提高财政投入能力,也需在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上做调整,多一些雪中送炭的举措。对于各自为政的行政壁垒,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更是必不可少,事实上,“推进基本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既写进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也是前不久出台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所强调的焦点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想从根本上弥合蘧家磨村和郑家磨村所表现出来的“待遇鸿沟”,需要协调发展的就不只是“京津冀”了。

分享到:
(责编:李嫣(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