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古稀还债”,没有恶名与愧疚的人生最具价值

张渤宁

2014年08月11日15:1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河南新郑市薛店镇花庄村,年过古稀的花书增每月初回村还债,村民们已经习以为常。上世纪90年代,他办面粉厂,因为多年的口碑,十里八乡的乡亲都将余粮存到他的面粉厂。1996年,他轻信熟人的忽悠,在没拿到钱的情况下,将厂里的所有面粉交由熟人代销,因此背上巨债。17年来,这位老者,把退休金、打工挣的钱和儿女们给的生活费攒在一起,蚂蚁啃骨头,一点一点地偿还50多万元的欠款。“剩下的七八万力争两年还清!” 老花微眯的眼里充满笑意。(8月10日《人民日报》)

在这个个人利益至上、成功学流行、以金钱论价值的物质主义时代,在一些人眼里,花书增老人的人生无疑是“失败”的:他轻信熟人而被欺骗,后半生过着艰难还债的“非安定”生活。他的老年,和人们通常憧憬的“攒够了钱、安顿好儿女、安享晚年”的“理想老年生活模式”相去甚远。

而且,他之所以“落到这般田地”,与他的诚信、善良似乎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诚信的口碑,让乡亲们信任,也成为他与人交往、交易的“软肋”;正是这种“以己之诚度人之诚”的“软肋”,他才轻易被人忽悠,背上巨债。同时,正是他天性中的善良,使他不忍对陷入绝境的欺骗者及其家人讨债,从而自甘自愿为他人犯下的错背上所有的责任。“古稀还债”的困窘,似乎正是“自作自受”,也似乎都是“诚信与善良”“惹的祸”。

然而,若从另外一个角度观之,则花书增老人的古稀还债其实并非人生的“最惨”。其实,不论多大年龄,不论还多少钱的债,面对自己人生的波折事件及其后果,每个人只能直面,而本不该逃避。试想,乡亲们的余粮都是他们的血汗,乡亲们的信任和自己的人格更是同样珍贵,古稀还债,天经地义,做人本该如此,做一个有责任有诚信讲良心的“好人”更该如此。与其年老背上贪利失信人格尊严沦丧的耻辱和骂名——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悲惨或悲剧,不如背上不过是金钱和体力辛苦的累累巨债!

正如著名雕刻作品《塑造自己》传达的旨意一样,“一个人,最重要的作品就是他自己”,不是财富、名利这些“人”的附属或后缀。“塑造自己,也许过程很疼,但你最终能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于自己对自己的雕塑,在于自己找准和选对人生价值,不懈努力。花书增老人的有责任讲诚信,甘愿吃亏吃苦“古稀还债”,本质上是一种对自身完美人格的捍卫、追求和完善。

思想多元时代,人生的价值不能用同一个模具来衡量。对今天很多的人来说,赚钱发财是一种最吸引人最流行的人生价值,但是,不能否认诚信做人、追求完美人格同样也是一种人生价值。而且,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的令人焦虑、迷茫的时代背景下,诚信做人、追求完美人格更是一种弥足珍贵、独一无二、“天人合一”的人生价值——君不见花书增老人“古稀还债”,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可以抬头做人、问心无愧、心安理得,这种乐在其中有滋有味的人生,谁能否认它的可敬可贵与安详幸福?没有恶名与愧疚的老年也是最美的夕阳红!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