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北青报:哀悼同胞,永葆自我生长的力量

2014年08月10日08:58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哀悼同胞,永葆自我生长的力量

  “哀悼遇难同胞成为制度安排,彰显了国家对生命的尊重,让人充分感受到公民之于国家的意义。经过灾难的洗礼,公民更加珍惜生命,全力重建家园,以尊重生命的名义缅怀逝者,以爱的名义追求美好生活,愿逝者安息,生者更加坚强。”

  为表达对鲁甸6.5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今天10时起,全省在各条战线上工作的人员及在广场、商场、公园、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的人员,就地驻足默哀3分钟,全省防空警报鸣响,汽车、火车、船舶鸣笛志哀3分钟。

  近年来,哀悼地震中遇难的同胞渐成惯例,从汶川大地震发生后5月19日至21日设立“全国哀悼日”,到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全国默哀,皆降半旗,渐渐成熟的制度安排,彰显了国家对生命的尊重,培育了国民读懂生命价值的意识,让人充分感受到公民之于国家的意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洗礼,公民更加珍惜生命,全力重建家园,以尊重生命的名义缅怀逝者,以爱与坚强名义追求美好生活,愿逝者安息,生者更加坚强。

  尊重生命,体现在千方百计救援上。连日来,灾区涌现不少感人事件,比如在抢险途中牺牲的云南边防战士谢樵,他最后的勇毅定格成了永恒,用生命书写了军人的伟岸与职责;巧家县包谷垴乡红石岩村冷家坡社小组长周清顺带领村民抗震自救,连续工作三天没有睡觉,因脑溢血复发去世,年仅43岁。我们还看到,“切糕王子”阿迪力,不远千里送去5吨切糕;“羊肉串慈善家”维吾尔族大叔阿里木,采购大锅、鲜牛肉、胡萝卜和洋葱,为灾民做手抓饭……这些可歌可泣的义士令人感佩,值得浓墨重彩点赞。

  目前,灾区的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复,电力线路已经全部修复,灾区应急供水保障取得重大进展,已解决20多万人的应急供水。不过,由于情势复杂,抗震救灾比想象的更艰难,一些突发情况令人防不胜防,甚至危机四伏。

  在此次地震的次生灾害中,最严重、威胁最大的当属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来自国家防总的消息称,截至9日下午4点,红石岩堰塞湖水位距离堰塞体垭口底部只剩39.67米,风险等级已经升到最高级别。此前一天,中国解放军工程兵用浮桥向牛栏江红石岩堰塞体运输挖机时,突然遭遇余震,余震造成堰塞湖上方山体滑坡,落石飞滚而下,险象环生。红石岩堰塞湖的周边环境,甚至比汶川地震时的唐家山堰塞湖更恶劣。尽管救援排险有巨大难度,但为了灾民的生命安全,救援队员仍在坚守,令人感动之余生发无限敬意。

  按照相关部署,各路救援队全力搜救被困人员,转运伤员的同时,灾区抗震工作逐渐进入转移安置阶段。据报道,灾民的衣、食、住、用、医等,正进一步得到保障,人们正重拾生活的勇气;派出所、信用社、邮政所很快搭起了帐篷,各项服务正在开展。秩序恢复,基本生活有保障,灾民才能逐渐点燃重新生活的信心。

  除了生活保障之外,灾民还需要心理救援。2008年11月,一项对都江堰、北川等极重灾区20万人口的调查结果显示,90%左右的灾区个体心理状态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约30%的个体存在心理问题。日本导演北野武谈到日本的一次地震曾感言:“悲恸是一种非常私人的经验。震灾不能笼统地概括为‘死了2万人’一件事,而是‘死了1个人’的事情发生了2万件。2万例死亡,每一个死者都有人为之撕心裂肺,并且将这悲恸背负至今。”很显然,对幸存者进行科学、有序的心理重建,他们才能越过悲伤,更好地面向未来,否则,严重的心理损伤将伴随他们数年甚至一生。家园毁了,人心不能毁,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人才会有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此外,灾区重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灾区不仅脱胎换骨,更强筋壮骨,最终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抗震救灾中的美好价值,应该传承、放大和更大范围地具象化。我们坚信,有爱在,希望就在,灾难可以摧毁家园,但灾区自我生长的力量不会失去。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张玉珂)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